是法國當代著名文學大師格拉克繼《首字花飾》后發表的又一文學隨筆,由一篇篇短小的散文斷片組成。在書中,有格拉克對文學與繪畫、文學與歷史、文學與電影之間關系的思考,又有他對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左拉、普魯斯特等文學巨匠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與評價,全方位勾勒出格拉克極富想象力的超現實主義文學版圖。
朱利安·格拉克(Julien
Gracq,1910-2007),法國20世紀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少年時曾就讀於著名的貴族學校亨利四世中學,后進入以培養精英而著稱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主修歷史與地理。年輕時,格拉克深受超現實主義影響,所著的《安德烈·布勒東》一書一直是研究超現實主義的重要專論。可是他本人並不想歸屬於任何文學流派,而是匠心獨運,自成風格。1938年發表處女作《阿爾戈古堡》。1951年寫的《沙岸風雲》獲得龔古爾文學獎,被評論界譽為戰后法國文壇的一朵奇葩。但格拉克認為,文學活動與社交和功利毫無關系,因此他拒絕領獎。除了長篇小說,格拉克還嫻熟地運用多種文學體裁進行創作,著有散文詩《巨大的自由》(1947),劇作《漁夫國王》(1948),隨筆《首字花飾》(1967)和《邊讀邊寫》(1981)等。格拉克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和獨立傲世的人格使他在法國文壇享有極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