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了作者多年潛心鑽研俄羅斯語言與文化理論及實踐探索的成果。
作者采取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闡釋當代俄羅斯語言與文化研究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理論和流派,勾勒出俄羅斯自20世紀70年代起至今語言與文化研究的發展軌跡。
包括六個章節、結論與討論等部分。
各個章節的內容分別是:第一章「語言國情學」;第二章「空缺現象與空缺研究」;第三章「語言個性理論」;第四章「文化空間與先例現象」;第五章「語言文化觀念」;第六章「文化符號學理論」;結論與討論部分集中體現了作者對當代俄羅斯語言與文化研究的整體思考。
李向東,北京外國爵大學俄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語言與文化、機器翻譯。發表學術論文40篇,教材兩部:2l世紀大學俄語系教材《俄羅斯文化閱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划教材《大學餓語》(第6冊),參與研制和開發華建智能輔助翻譯系統(餓漢翻譯)等。楊秀傑,首都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與文化、餓羅斯社會與文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著有《語言文化學的觀念范疇研究》。陳戈,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文化符號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著有《不同民族文化互動理論的研究——立足於洛特曼文化符號學視角的分析》。
目錄
第一章 語言國情學
第一節 蘇聯時期的語言國情學
一、語言國情學的方法論基礎
二、語言國情學的任務
三、詞匯背景理論
四、詞的伴隨意義
五、語言國情學式注釋
六、語言國情學的貢獻
第二節 對蘇聯時期語言國情學的反思
一、俄羅斯學者的思考
二、中國學者的思考
第三節 當代俄羅斯語言國情學的新進展
一、語言信息單位和言語行為方式
二、語言文化場和語言文化單位
三、民族社會文化定型
小結
第二章 空缺現象與空缺研究
第一節 索羅金和馬爾科維娜的空缺研究
一、異文化文本理解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行為
二、異文化文本理解的活動模式
三、空缺的分類
四、空缺的消除方法
第二節 貝科娃關於空缺的新主張
一、空缺的本質
二、空缺的分類和描述
三、空缺的消除手段
四、語言體系內部空缺的確定方法
第三節 索羅金、馬爾科維娜的空缺法和貝科娃空缺理論之比較
第四節 認知卡
一、認知卡的提出
二、空缺實驗
小結
第三章 語言個性理論
第一節 語言個性的建構模式
一、語言個性的結構層級
二、語言個性的心理學闡釋
三、語言個性的語言教學論闡釋
第二節 語言個性結構的描述
一、言語語義層(零層級)
二、認知層
三、語用層
第三節 俄羅斯民間故事中的語言個性
一、俄羅斯民間故事與俄羅斯語言個性的言語語義層
二、俄羅斯民間故事與俄羅斯語言個性的認知層
三、俄羅斯民間故事與俄羅斯語言個性的語用層
第四節 外語教學與第二語言個性
小結
第四章 文化空間與先例現象
第一節 文化空間的性質和建構
一、文化空間的性質
二、文化空間的建構
第二節 文化空間的基本單位
一、心智事實
二、心智事實與說話者的關系
第三節 表象認識的特征與分類
第四節 先例現象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一、先例現象的基本特征
二、先例現象的分類標准和形式
三、先例現象的四種基本類型
四、先例現象的實證研究
第五節 先例現象與互文本
一、互文性、文本、互文本、互文標記
二、先例現象與互文本的異同
第六節 文化空間與預設
小結
第五章 語言文化觀念
第一節 語言文化觀念的術語背景
第二節 語言文化觀念范疇
一、語言文化觀念與語詞
二、語言文化觀念與概念
三、語言文化觀念與民族心智
四、語言文化觀念的定義
第三節 語言文化觀念分析方法
一、共時性多維度觀念分析法
二、歷時性整體觀念分析法
三、語言文化觀念分析法的總結
第四節 語言文化觀念的翻譯
一、觀念的可譯性問題
二、觀念翻譯及其翻譯原則問題
小結
第六章 文化符號學理論
第一節 文化文本
一、文化文本是一個模式化系統
二、文化文本是一個信息系統
第二節 民族文化符號域
一、民族文化符號域的動態性
二、民族文化符號域的共性與差異
第三節 文化互動的機制
一、洛特曼的文化互動模式
二、文化互動模式中基本階段的分析
第四節 文化文本的創新機制
一、二元性
二、對話性
小結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一節 蘇聯時期的語言國情學
一、語言國情學的方法論基礎
二、語言國情學的任務
三、詞匯背景理論
四、詞的伴隨意義
五、語言國情學式注釋
六、語言國情學的貢獻
第二節 對蘇聯時期語言國情學的反思
一、俄羅斯學者的思考
二、中國學者的思考
第三節 當代俄羅斯語言國情學的新進展
一、語言信息單位和言語行為方式
二、語言文化場和語言文化單位
三、民族社會文化定型
小結
第二章 空缺現象與空缺研究
第一節 索羅金和馬爾科維娜的空缺研究
一、異文化文本理解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行為
二、異文化文本理解的活動模式
三、空缺的分類
四、空缺的消除方法
第二節 貝科娃關於空缺的新主張
一、空缺的本質
二、空缺的分類和描述
三、空缺的消除手段
四、語言體系內部空缺的確定方法
第三節 索羅金、馬爾科維娜的空缺法和貝科娃空缺理論之比較
第四節 認知卡
一、認知卡的提出
二、空缺實驗
小結
第三章 語言個性理論
第一節 語言個性的建構模式
一、語言個性的結構層級
二、語言個性的心理學闡釋
三、語言個性的語言教學論闡釋
第二節 語言個性結構的描述
一、言語語義層(零層級)
二、認知層
三、語用層
第三節 俄羅斯民間故事中的語言個性
一、俄羅斯民間故事與俄羅斯語言個性的言語語義層
二、俄羅斯民間故事與俄羅斯語言個性的認知層
三、俄羅斯民間故事與俄羅斯語言個性的語用層
第四節 外語教學與第二語言個性
小結
第四章 文化空間與先例現象
第一節 文化空間的性質和建構
一、文化空間的性質
二、文化空間的建構
第二節 文化空間的基本單位
一、心智事實
二、心智事實與說話者的關系
第三節 表象認識的特征與分類
第四節 先例現象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一、先例現象的基本特征
二、先例現象的分類標准和形式
三、先例現象的四種基本類型
四、先例現象的實證研究
第五節 先例現象與互文本
一、互文性、文本、互文本、互文標記
二、先例現象與互文本的異同
第六節 文化空間與預設
小結
第五章 語言文化觀念
第一節 語言文化觀念的術語背景
第二節 語言文化觀念范疇
一、語言文化觀念與語詞
二、語言文化觀念與概念
三、語言文化觀念與民族心智
四、語言文化觀念的定義
第三節 語言文化觀念分析方法
一、共時性多維度觀念分析法
二、歷時性整體觀念分析法
三、語言文化觀念分析法的總結
第四節 語言文化觀念的翻譯
一、觀念的可譯性問題
二、觀念翻譯及其翻譯原則問題
小結
第六章 文化符號學理論
第一節 文化文本
一、文化文本是一個模式化系統
二、文化文本是一個信息系統
第二節 民族文化符號域
一、民族文化符號域的動態性
二、民族文化符號域的共性與差異
第三節 文化互動的機制
一、洛特曼的文化互動模式
二、文化互動模式中基本階段的分析
第四節 文化文本的創新機制
一、二元性
二、對話性
小結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