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rosyne是古希臘極為重要的一種德性,從荷馬以迄亞里士多德都有探討,柏拉圖對話中亦隨處可見相關辯駁,但唯有《卡爾米德》專門討論了這種德性,並先后提出了多個定義,窮盡了這一德性的內涵。
《卡爾米德》同時觸及sophrosyne的傳統含義以及蘇格拉底對這一德性的改造,sophrosyne在對話中從一種具體的美德(此時譯為「節制」)轉化為一種抽象的知識(此時譯為「明智」),與「知無知」等同起來,而「知無知」正是蘇格拉底哲學的特征。
理解古希臘的sophrosyne,特別是蘇格拉底本人的sophrosyne,《卡爾米德》是最為重要的文本。
本書細致繹讀《卡爾米德》,抓住文本細節和戲劇元素,試圖厘清sophrosyne在對話的情節和論證層面的演進和變化,並揭示蘇格拉底對這一德性的改造以及蘇格拉底哲學的特質。
彭磊(1982—),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學士,深圳大學中文系碩士,中山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博士,現從事柏拉圖對話、西方古典詩學研究,所開課程包括古希臘語文基礎、古拉丁語文基礎、古希臘經典訓讀、莎士比亞戲劇繹讀、柏拉圖對話劇選讀、中國經典選讀,發表論文多種,主持多項市級、國家級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