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是蕭紅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國現代小說散文化的代表。1940年寫於香港。茅盾對這本書評價非常高,他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這不像之外,還有別 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 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蕭紅(1911年—1942年),黑龍江人。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1930年,結識蕭軍,兩人相愛,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與 蕭軍自贊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長篇《生死場》,次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
史上的地位。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抗日戰爭爆發后。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后在民 族革命大學任教。1940年去香港。蕭紅主要作品有長篇《馬伯樂》,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