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上、下兩編,上編為知識性的內容,清晰、詳細地介紹了文字的由來,篆書的演變,印章的種類、流派等。下編為技法性的內容,包括篆體字的書法,印章的章法、刀法、印石材料的分類以及其他輔材料和工具。為了更好地還原印章的色彩,《篆刻學》采用雙色印刷,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鄧散木(1898~1963),我國著名篆刻家和書法家。原名菊初,又名鈍鐵,后更名散木,號蘆中人、無恙、虛木、糞翁、郁青。1960年因病截去左腿,因之自署一足、夔。齋館名有廁簡樓,三長兩短齋(三長者,篆刻、作詩、書法;兩短者,繪畫、填詞)。鄧散木一生勤於藝事,十分熱心書法教育事業。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起就在上海舉辦過書法講座,其自編講義風行全國,影響深遠。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述篆
第一節 文字之由來
第二節 文字構成之因素
第三節 篆書之演變
一 古文
二 大篆
三 小篆
四 八體書
五 六體書
六 漢代及以后之篆書
第二章 述印
第一節 官印
一 秦印
二 漢印
三 魏晉六朝印
四 唐印
五 宋印
六 金元印
七 明印
八 清印
第二節 私印
一 姓名印
二 字印
三 多面印
四 朱白相聞印
五 肖形印
六 署押印
七 書簡印
八 齋館別號印
九 收藏鑒賞印
十 吉語印
十一 成語印
十二 厭勝印
第三節 印式
第四節 印紐
第三章 別派
第四章 款識
下篇
第一章 篆法
第一節 執筆
第二節 運筆
第三節 結體
第四節 練習階段
第五節 工具
第二章 章法
第一節 臨古
第二節 疏密
第三節 輕重
第四節 增損
第五節 屈伸
第六節 挪讓
第七節 承應
第八節 巧拙
第九節 宜忌
第十節 變化
第十一節 盤錯
第十二節 離合
第十三節 界畫
第十四節 邊緣
第三章 刀法
第一節 執刀
第二節 運刀
第三節 辟謬
第四節 款識
第四章 雜識
第一節 刻刀(印床附)
第二節 印材
一 青田石
二 壽山石
三 昌化石
四 雜石
五 玉印
六 金印
七 象牙犀骨印
八 水晶瑪瑙等印
九 竹木印
十 瓷印紫砂印
第三節 印泥
第四節 拓款
第五節 臘言
一 印文
二 上石
三 鈐印
四 磨刀
五 平印
六 石屑
七 飾印
第五章 參考
第一章 述篆
第一節 文字之由來
第二節 文字構成之因素
第三節 篆書之演變
一 古文
二 大篆
三 小篆
四 八體書
五 六體書
六 漢代及以后之篆書
第二章 述印
第一節 官印
一 秦印
二 漢印
三 魏晉六朝印
四 唐印
五 宋印
六 金元印
七 明印
八 清印
第二節 私印
一 姓名印
二 字印
三 多面印
四 朱白相聞印
五 肖形印
六 署押印
七 書簡印
八 齋館別號印
九 收藏鑒賞印
十 吉語印
十一 成語印
十二 厭勝印
第三節 印式
第四節 印紐
第三章 別派
第四章 款識
下篇
第一章 篆法
第一節 執筆
第二節 運筆
第三節 結體
第四節 練習階段
第五節 工具
第二章 章法
第一節 臨古
第二節 疏密
第三節 輕重
第四節 增損
第五節 屈伸
第六節 挪讓
第七節 承應
第八節 巧拙
第九節 宜忌
第十節 變化
第十一節 盤錯
第十二節 離合
第十三節 界畫
第十四節 邊緣
第三章 刀法
第一節 執刀
第二節 運刀
第三節 辟謬
第四節 款識
第四章 雜識
第一節 刻刀(印床附)
第二節 印材
一 青田石
二 壽山石
三 昌化石
四 雜石
五 玉印
六 金印
七 象牙犀骨印
八 水晶瑪瑙等印
九 竹木印
十 瓷印紫砂印
第三節 印泥
第四節 拓款
第五節 臘言
一 印文
二 上石
三 鈐印
四 磨刀
五 平印
六 石屑
七 飾印
第五章 參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