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憑一己之力將中國帶入全盛,還是當時文明發展成熟完備使然?這里確認是做好准備的制度等到了最適合駕馭它的人,在正確的時間、正確地方形成合力,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成為一個國家將理想變為現實的典范。
北宋之后,文明進取中間隙性的爆發與亮點來源於國人的個人性的自燃,而不是制度和諧共振的效力,作為一個整體,該文明更多情況下已處於時作時輟,無序、無所作為的下降通道,貞觀以來形成的進取心、影響力基本缺乏持續性,北宋以后,它保持衰退並永久性地以其業已固化的模式退出先進文明的角逐。
在汪平編著的《李世民時代》中整體討論唐制度是不恰當的,貞觀結束時唐國家也不過只是經歷其十分之一的時間,本書重點討論已有的體制部分及其實踐結果,本書最為關注的另一部分是形成貞觀時代的各種因素。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成熟的思想與宗教
1.1 儒家思想
1.2 李世民對道教的認知
1.3 武德前的佛教
1.4 貞觀時期的佛教與政治
第二章 儒家畛域內的兄弟、父子、天地觀
2.1 兄弟——孝悌之心與應變自存
2.2 父與子——皇儲的興替
2.3 天與地——對封禪的內心向往與行為逡巡不前
第三章 李世民的行政思想
3.1 兩周、秦、漢、唐制度簡單比較
3.2 來之不易的「天下」——政權圖騰
3.3 選人的標准與方式——王子與平民
3.4 政權運轉的方式
第四章 貞觀年間的經濟
4.1 自然經濟與政治經濟
4.2 貨幣制度
4.3 重農主義與天人感應
4.4 技術抵制
4.5 經濟風險管理
4.6 貧困的秘密
第五章 法律思想與實踐
5.1 古典法律思想引導下的貞觀法律
5.2 春秋決獄思想的延展及其與衡平法的巨大差異
5.3 尋求公正審判的途徑
5.4 太宗經手的經濟犯罪案例
5.5 正義和效用
第六章 戰爭、和平、土地、種族
6.1 天然的盟友和敵人
6.2 戰爭的地緣因素
6.3 戰爭主觀原因
第七章 君主的自制與制約力
7.1 制約力
7.2 自制力
7.3 一個平衡點
7.4 永恆的貞觀
貞觀年問中外大事記
第一章 成熟的思想與宗教
1.1 儒家思想
1.2 李世民對道教的認知
1.3 武德前的佛教
1.4 貞觀時期的佛教與政治
第二章 儒家畛域內的兄弟、父子、天地觀
2.1 兄弟——孝悌之心與應變自存
2.2 父與子——皇儲的興替
2.3 天與地——對封禪的內心向往與行為逡巡不前
第三章 李世民的行政思想
3.1 兩周、秦、漢、唐制度簡單比較
3.2 來之不易的「天下」——政權圖騰
3.3 選人的標准與方式——王子與平民
3.4 政權運轉的方式
第四章 貞觀年間的經濟
4.1 自然經濟與政治經濟
4.2 貨幣制度
4.3 重農主義與天人感應
4.4 技術抵制
4.5 經濟風險管理
4.6 貧困的秘密
第五章 法律思想與實踐
5.1 古典法律思想引導下的貞觀法律
5.2 春秋決獄思想的延展及其與衡平法的巨大差異
5.3 尋求公正審判的途徑
5.4 太宗經手的經濟犯罪案例
5.5 正義和效用
第六章 戰爭、和平、土地、種族
6.1 天然的盟友和敵人
6.2 戰爭的地緣因素
6.3 戰爭主觀原因
第七章 君主的自制與制約力
7.1 制約力
7.2 自制力
7.3 一個平衡點
7.4 永恆的貞觀
貞觀年問中外大事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