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勇明、錢亞平、饒芸燕編著的《區域國際公共產品與東亞合作》詳細地考察了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現實需要,對原來作為西方學術界援助理論而問世的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理論作了創新性的重構和演繹。
本書還在運用這一理論對中國的亞洲外交做了多維度的案例分析和現狀評估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推動東亞合作的戰略思路和相關政策建議。
本書共有六章,從內容上來看可以分成背景(第一章)、理論建構(第二章)、現狀評估(第三一第五章)和對策建議(第六章)四個部分。本書把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明確定義為:由區域內國家聯合提供的,服務於本地域的繁榮和穩定的跨國公共產品,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既可以是無形的制度、機制和默契,也可以是有形的區域內國家共享的跨國社會基礎設施。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區域合作的興起和發展趨勢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
三、經濟全球化面臨的課題和挑戰
第二節 冷戰結束和美國霸權的興衰
一、戰后美國霸權的演變
二、蘇聯解體和「一超多強」格局
三、后冷戰時期美國霸權的衰弱
第三節 區域合作的浪潮
一、歐盟和歐洲統一進程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出現
三、東亞合作的進展
四、拉美和非洲的區域合作
第二章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理論的問世
第一節 國際援助的區域效應
一、北歐國家對國際援助區域效應的研究
二、國際金融機構對區域合作的關注
三、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理論建構
一、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界定和分類
二、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機制
三、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成本分攤
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民主參與
五、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中的域外大國
第三節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全球性國際公共產品
一、霸權穩定論中的國際公共產品
二、美國霸權和國際公共產品的私物化
三、美國霸權衰落和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足
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俱樂部產品」
第四節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機制建設
一、區域主義和區域合作
二、功能主義和區域合作
三、國際機制和區域合作
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區域合作
第三章 東亞區域安全協商機制的探索
第一節 朝核六方會談和朝鮮半島無核區建設
一、朝核六方會談的由來
二、朝核會談與朝鮮半島無核區
三、朝核會談中的大國博弈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和轉型
一、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與發展
二、從反恐合作到經貿合作
三、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大國良性互動
第三節 中老泰緬湄公河安全航行合作
一、亞行主導的大湄公河計划
二、湄公河航行安全和沿岸治安
三、航行危機催生安全合作
四、跨國境安全合作的先例
第四章 東亞自由貿易區的推進
第一節 「10+3」機制的形成和發展
一、日本提出的亞太經濟合作構想
二、東盟的成長與擴大
三、APEC的推動
四、「10+3」機制的形成
第二節 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早期收獲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東盟的交往
二、中國和東盟經濟的互補
三、早期收獲的成果
第三節 TPP和東亞自由貿易區
一、TPP構想和美國重返亞洲
二、東亞各國對TPP的反應
三、TPP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第五章 東亞金融合作的進展
第一節 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清邁協議
一、亞洲金融中IMF的困境
二、金融危機喚起東亞合作意識
三、從亞洲版貨幣基金構想到清邁協議
第二節 清邁協議的多邊化和機制化
一、清邁協議與亞洲金融合作的起步
二、從雙邊貨幣互換到多邊亞洲外匯庫建設
三、清邁協議的機制化
第三節 亞洲金融合作領域的拓展
一、亞元構想及其前景
二、亞洲債券市場的形成
三、其他亞洲金融合作
第六章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中國的東亞戰略
第一節 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國際義務
一、中國改革開放和綜合國力的增長
二、國際治理結構變化及對中國期望
三、發展中大國的「雖強猶弱」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中國在東亞洲提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路徑選擇
一、亞洲是中國的外交重點
二、中國經濟轉型和亞洲經濟一體化
三、人民幣國際化和亞洲金融合作
四、中國對外開放深化和亞洲基礎設施整治
五、從經濟互利到政治安全互信
第三節 從區域治理向全球治理
一、中國和平發展的路徑選擇
二、提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起點
三、向和諧世界邁進
第一章 區域合作的興起和發展趨勢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
三、經濟全球化面臨的課題和挑戰
第二節 冷戰結束和美國霸權的興衰
一、戰后美國霸權的演變
二、蘇聯解體和「一超多強」格局
三、后冷戰時期美國霸權的衰弱
第三節 區域合作的浪潮
一、歐盟和歐洲統一進程
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出現
三、東亞合作的進展
四、拉美和非洲的區域合作
第二章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理論的問世
第一節 國際援助的區域效應
一、北歐國家對國際援助區域效應的研究
二、國際金融機構對區域合作的關注
三、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理論建構
一、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界定和分類
二、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機制
三、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成本分攤
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民主參與
五、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供給中的域外大國
第三節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全球性國際公共產品
一、霸權穩定論中的國際公共產品
二、美國霸權和國際公共產品的私物化
三、美國霸權衰落和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足
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俱樂部產品」
第四節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機制建設
一、區域主義和區域合作
二、功能主義和區域合作
三、國際機制和區域合作
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區域合作
第三章 東亞區域安全協商機制的探索
第一節 朝核六方會談和朝鮮半島無核區建設
一、朝核六方會談的由來
二、朝核會談與朝鮮半島無核區
三、朝核會談中的大國博弈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和轉型
一、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與發展
二、從反恐合作到經貿合作
三、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大國良性互動
第三節 中老泰緬湄公河安全航行合作
一、亞行主導的大湄公河計划
二、湄公河航行安全和沿岸治安
三、航行危機催生安全合作
四、跨國境安全合作的先例
第四章 東亞自由貿易區的推進
第一節 「10+3」機制的形成和發展
一、日本提出的亞太經濟合作構想
二、東盟的成長與擴大
三、APEC的推動
四、「10+3」機制的形成
第二節 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早期收獲
一、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東盟的交往
二、中國和東盟經濟的互補
三、早期收獲的成果
第三節 TPP和東亞自由貿易區
一、TPP構想和美國重返亞洲
二、東亞各國對TPP的反應
三、TPP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第五章 東亞金融合作的進展
第一節 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清邁協議
一、亞洲金融中IMF的困境
二、金融危機喚起東亞合作意識
三、從亞洲版貨幣基金構想到清邁協議
第二節 清邁協議的多邊化和機制化
一、清邁協議與亞洲金融合作的起步
二、從雙邊貨幣互換到多邊亞洲外匯庫建設
三、清邁協議的機制化
第三節 亞洲金融合作領域的拓展
一、亞元構想及其前景
二、亞洲債券市場的形成
三、其他亞洲金融合作
第六章 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和中國的東亞戰略
第一節 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國際義務
一、中國改革開放和綜合國力的增長
二、國際治理結構變化及對中國期望
三、發展中大國的「雖強猶弱」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中國在東亞洲提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的路徑選擇
一、亞洲是中國的外交重點
二、中國經濟轉型和亞洲經濟一體化
三、人民幣國際化和亞洲金融合作
四、中國對外開放深化和亞洲基礎設施整治
五、從經濟互利到政治安全互信
第三節 從區域治理向全球治理
一、中國和平發展的路徑選擇
二、提供區域性國際公共產品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起點
三、向和諧世界邁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