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是以工部局樂隊為例,探討「1949年以前的殖民主義與中國走向國際化的社會和文化史,」「集中研究思想與物質交流一傳播的潛力,這有助於加深理解中外沖突和中外和約的性質和存在的問題。」「通過這個主題,還可以探討作為上海外國控制基礎的家長式統治的信仰背后的現實狀況。」英國僑民「堅信由工部局發起的音樂活動是屬於他們的。
但上海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有不同的本地中國人團體、個人、乃至網絡和由不同的又不斷變化着的外國人、中國的外來人口共同創造的,英僑寡頭政治家的成果也為他人所利用。音樂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本書以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上海工部局樂隊為背景,記載和反映了該樂團1879~1949年70年的歷史。書中諸多史實和資料為首次披露。
湯亞汀,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譯審,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世界民族音樂學會會員,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重點學科「音樂文化史」組成員。
目錄
緒論
上篇 工部局時代
第一章 序曲:歐洲帝國的遠東「飛地」及其音樂生活(1864~1878)
第二章 主題一:漂泊的歐洲樂長與馬尼拉樂工(1879~1906)
第三章 主題二:布克及其德意志帝國飛散群(1907~1918)
第四章 主題三:帕器與意大利一俄羅斯帝國飛散群:黃金時代(1919~1934)
第五章 主題三暨變奏一:帕器與意大利一俄羅斯帝國飛散群:盛極而衰(1935~1942)
下篇 后工部局時代
第六章 變奏二:日本帝國的「大東亞共榮圈」與第三帝國的猶太音樂王國(1942~1945)
第七章 變奏三暨尾聲:帝國飛散的終結與上海公民社會的后殖民情結(1945~1949)
第八章 結論:現代性論域下的上海租界音樂文化:對制度機構,公共領域與文化表征的后殖民反思
附錄:
1.參考書目與資料、圖片出處
2.上海工部局樂隊歷史大事記(1860年代~1949)
3.各時期樂師名單
4.《上海工部局樂隊史》寫作三題:「音樂上海學」的闡釋、建構與隱喻
后記
鳴謝
上篇 工部局時代
第一章 序曲:歐洲帝國的遠東「飛地」及其音樂生活(1864~1878)
第二章 主題一:漂泊的歐洲樂長與馬尼拉樂工(1879~1906)
第三章 主題二:布克及其德意志帝國飛散群(1907~1918)
第四章 主題三:帕器與意大利一俄羅斯帝國飛散群:黃金時代(1919~1934)
第五章 主題三暨變奏一:帕器與意大利一俄羅斯帝國飛散群:盛極而衰(1935~1942)
下篇 后工部局時代
第六章 變奏二:日本帝國的「大東亞共榮圈」與第三帝國的猶太音樂王國(1942~1945)
第七章 變奏三暨尾聲:帝國飛散的終結與上海公民社會的后殖民情結(1945~1949)
第八章 結論:現代性論域下的上海租界音樂文化:對制度機構,公共領域與文化表征的后殖民反思
附錄:
1.參考書目與資料、圖片出處
2.上海工部局樂隊歷史大事記(1860年代~1949)
3.各時期樂師名單
4.《上海工部局樂隊史》寫作三題:「音樂上海學」的闡釋、建構與隱喻
后記
鳴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