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的是孤獨孩童「我」的成長故事。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着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
《新課標名著小書坊:童年(青少彩繪版)》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社會畫卷。
高爾基(1868~1936),偉大的作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高爾基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沙俄時期的社會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着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煉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勞動之余,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即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敘述了他從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成長過程,並借此深刻地揭露了沙俄時代統治階級的殘暴、嚴酷、壓榨和剝削,而同時又展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朴、勤勞和祖父母的慈愛,從而令主人公產生對現實不公正的反抗和對壓迫者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