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梳理了上海外匯市場的歷史發展脈絡與近代上海外匯市場波動的實際狀況,以揭示上海外匯市場匯率波動的基本特征;通過對每個時期影響匯率波動的最為顯著的因素進行分析,進而發現金銀比價變化、國際貿易順逆,以及通貨膨脹等造成上海外匯市場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等。全書通過對影響近代上海外匯市場發展的匯兌規模、金融條件和政治環境因素的考察,揭示了決定上海外匯市場繁榮與衰敗的根本原因。
宋佩玉,女,2004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2006—2008年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11年12月,獲得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現任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錢幣學會理事、上海市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貨幣金融史兼及中共黨史。自2005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重點項目、上海市教委一般項目各1項。目前已獨立出版專著1部,編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目錄
序
緒論
一、相關的研究現狀
二、研究范圍的界定
三、研究思路與內容
四、研究資料及方法
第一章 外國金融勢力對上海國際匯兌的操控(1843—1895年)
一、近代上海外匯市場的發軔
二、上海外匯市場的組織形態與交易方式
三、匯率變動的原因分析
小結
第二章 上海遠東國際匯兌中心的形成(1895—20世紀30年代初)
一、上海外匯市場組織狀況的變化
二、上海外匯市場的國際匯兌方式與規模
三、匯率變動的原因分析
小結
第三章 國民政府對上海外匯市場的初步管理(1929—1937年)
一、風潮迭起年代的匯率變動
二、國民政府對上海外匯市場的初步管理
三、幣制改革與上海外匯市場
小結
第四章 管制與釘住之間:全面抗戰前期的上海外匯市場(1937—1941年)
一、上海外匯市場匯率變動及原因
二、國民政府對於上海外匯市場的管制政策
三、外匯平准政策在上海的實施
小結
第五章 從開放到管制:戰后的上海外匯市場(1945—1949年)
一、開放政策下的上海外匯市場
二、彈性匯率政策下的上海外匯市場
三、上海外匯市場失序的原因分析
小結
結束語——影響近代上海外匯市場興衰的因素分析
一、交易規模
二、金融因素
三、政治環境
參考文獻
后記
緒論
一、相關的研究現狀
二、研究范圍的界定
三、研究思路與內容
四、研究資料及方法
第一章 外國金融勢力對上海國際匯兌的操控(1843—1895年)
一、近代上海外匯市場的發軔
二、上海外匯市場的組織形態與交易方式
三、匯率變動的原因分析
小結
第二章 上海遠東國際匯兌中心的形成(1895—20世紀30年代初)
一、上海外匯市場組織狀況的變化
二、上海外匯市場的國際匯兌方式與規模
三、匯率變動的原因分析
小結
第三章 國民政府對上海外匯市場的初步管理(1929—1937年)
一、風潮迭起年代的匯率變動
二、國民政府對上海外匯市場的初步管理
三、幣制改革與上海外匯市場
小結
第四章 管制與釘住之間:全面抗戰前期的上海外匯市場(1937—1941年)
一、上海外匯市場匯率變動及原因
二、國民政府對於上海外匯市場的管制政策
三、外匯平准政策在上海的實施
小結
第五章 從開放到管制:戰后的上海外匯市場(1945—1949年)
一、開放政策下的上海外匯市場
二、彈性匯率政策下的上海外匯市場
三、上海外匯市場失序的原因分析
小結
結束語——影響近代上海外匯市場興衰的因素分析
一、交易規模
二、金融因素
三、政治環境
參考文獻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34折$99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