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朝貢貿易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闡釋宋代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政治和經濟秩序。朝貢活動都是伴隨着貢賜貿易,而且回賜的經濟利益是朝貢諸國向入宋朝貢的重要動力,因而朝貢體系是同時具有政治和經濟意義的朝貢貿易體系。本項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宋代朝貢體系的構成狀況和運行形態,具有而言就是探討宋、遼和宋、金兩大朝貢體系的構成及互動關系,將宋朝從自身視角出發所規定的朝貢秩序與朝貢諸國對朝貢體系的認識作比較研究,考察朝貢體系運行的方式和影響因素,以及貢賜貿易、商業貿易等朝貢貿易體系的經濟基礎。
宋代的朝貢體系概括而言,表現為二元體系和多層結構的特點。北宋和南宋都是兩大朝貢體系並立的格局。宋朝和遼(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朝貢體系。本項目首先探討了北宋和遼朝兩的朝貢體系的構成。本項目對北宋朝貢體系中從宋朝角度規定的「名分世界」與朝貢諸國眼中的朝貢體系作了比較研究。北宋將除遼朝意外的各政權划分為中央與地方(或朝廷與藩鎮)關系,以及宗藩體制下的國家關系兩大類型。因為宋朝以承繼漢唐正統自居,在理論上就承擔了對漢唐故土的權利和責任,即所謂「名分」。對曾是漢唐郡縣交趾、西夏、河湟、歸義軍等政權皆以藩鎮視之,對高麗、大理、西域諸國和南海諸國則視為藩屬國。這可以說是從宋朝視角出發的「名分世界」中的朝貢體系。「名分世界」通過冊封名號、文書形式、朝貢禮儀等得到規定和體現。而實際的政治關系與名分世界必然存在差異,各國因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的不同,對宋朝的政治和經濟訴求各不相同,對宋朝規定的政治秩序理解、遵循的程度也就各有差異。如高麗在奉宋朝及奉遼朝正朔時都能遵守朝貢、冊封、行年號等君臣宗藩之禮,交趾和西夏在與宋朝交往時尚能基本遵守宋朝的規定,但在國內皆自行皇帝制度,而於闐、塗渤等國則不能理解宋朝有關君臣華夷的規定。這就形成了朝貢諸國眼中各具特色的朝貢體系。以雙向視角的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認識宋代朝貢體系的存在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