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匯集了筆者撰寫的「西方知識界重要事件綜述」系列年度報告。寫作緣起於2003年末,當時上海《社會科學報》的副主編段鋼先生邀請我撰寫「年度盤點」文章,回顧當年西方公共知識界發生的重要事件。未曾想到,這個綜述工作后來成為我每年元旦前必做的功課,竟然連續寫了十年。文章最初以介紹為主,后來加入了更大比重的分析評論。篇幅也逐漸擴展,從起初每篇6000字增加到近年來每篇超過工5000字。
《紛爭的年代:當代西方思想尋蹤(2003-2012)》第二部分收錄了筆者對著名西方學者的訪談系列。這個系列原本計划訪問十位學者,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完全實現。感謝友人徐賁教授的慷慨支持,同意將他做的一篇訪談也收錄在內。四位著名政治理論家(桑德爾、貝拉米、里拉與米勒)的對話,展現出西方政治思想界的辯論焦點以及各自的立場和主張,尤其透露出自由主義在當代處境中的潛力及其面臨的挑戰。
最后的附錄部分包括筆者對幾位西方學人和作家的側記評論。他們的名字都曾出現在綜述系列文章中。在《紛爭的年代:當代西方思想尋蹤(2003-2012)》編輯的建議下,將這些舊文再次收入,希望能和讀者分享一些背景故事和個人觀感。
劉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與國際政治理論。
目錄
西方知識界重要事件綜述(2003—2012)
2003年 國際著名學者發出反戰呼吁/003
施特勞斯學派與美國右翼勢力/004
「華盛頓共識」引發新的辯論/005
托派組織「第四國際」召開第15次世界大會/006
美國著名知識分子雜志《黨派評論》停刊/007
《伽達默爾傳記》引起爭論/008
考拉克夫斯基獲人文科學終身成就獎/009
愛德華。薩義德去世/010
羅伯特·默頓去世/011
2004年 電影《華氏911》的政治風暴/013
德里達去世的風波/014
反對「弱智化」的文化戰爭/016
圍剿喬姆斯基/017
法國知識界討論民族的認同危機/018
亨廷頓新作引發爭論/019
沃爾夫對布魯姆的指控/020
電影紀錄片《多瑙河》追憶海德格爾/021
第二屆克魯格人文科學終身成就獎頒布/021
2004年的告別:逝去的作家與哲人/022
結語/024
2005年 薩特百年誕辰紀念/026
安德森批評「自由左翼」的國際政治理論/027
新教皇對理性與宗教的看法引起爭議/028
西方公共知識分子評選/029
保羅·利科去世/030
女性主義風潮再起/030
言論自由與「政治正確」 /031
美國主流報刊開展階級問題討論/032
英國歷史學家人衛。歐文在奧地利被捕/033
2005年辭世的文化界著名人物/034
2006年 拉美政局與左翼思潮的復興/036
紀念阿倫特百年誕辰/037
福山再度成為焦點人物/038
漫畫引發的文化戰爭/040
國際知識界聲援賈漢貝格魯/041
反擊對施特勞斯的妖魔化/042
英國「思想戰役」開辟新的公共空間/043
格拉斯遲到的自白/045
余英時教授榮獲克魯格獎/046
2006年辭世的學者與作家/046
2007年 歐盟50年:紀念與沉思/050
宗教與政治:神學靈光的再現/052
委內瑞拉政局引發的討論/053
「大屠殺工業」與學術自由/054
《齊澤克研究國際學刊》創刊/056
泰勒與德沃金分別獲得學術大獎/057
2007年辭世的學者與作家/058
2008年 金融危機下的新「終結論」 /061
奧巴馬的意義/063
自由市場與道德腐敗/065
1968激進運動:40周年的紀念與反思/067
數碼時代的文化愚昧/069
關於《猶大福音》的爭論/071
2008年人文學科重要獎項/073
2008年辭世的學者與作家/074
2009年 柏林牆:20年后的紀念與思考/077
新資本主義還是新世界? /080
備受矚目的中國模式/082
達爾文進化論:在爭議與誤解中傳播普及/087
「氣候門」事件與懷疑派的聲音/090
海德格爾與納粹主義:舊問題新爭論/092
保守主義的衰落與思想多樣性的危機/095
美國著名大學的開放課程/097
2009年人文與社會學科重要獎項/099
2009年辭世的學者和作家/099
2010年 維基泄密:喧嘩中的辯論/102
《經濟學人》刊登中國特別報道/107
道德與理性:跨學科的對話/110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111
《流浪者》引發文化爭論/112
新視野下的羅爾斯研究/114
2010年人文與社會學科重要獎項/115
2010年辭世的學者和作家/117
201重年 第四波民主化? /119
占領運動:另一種民主化浪潮/124
2011年:覺醒的時刻與開放的未來/126
歐盟危機與哈貝馬斯的方案/131
蘇聯解體的道德根源/133
哈維爾的遺產/134
帕菲特的哲學巨著問世/135
明星學者弗格森引發爭議/137
2011年人文社科領域的獲獎者與辭世者/138
2012年 新利維坦:國家資本主義的崛起/140
美國衰落論的迷思/145
科學與人文的再次交戰/149
歐洲危機的政治根源/154
馬克思主義的再興起/157
探索國家失敗的新著引起反響/160
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獲獎者與辭世者/162
防談錄
現代民主與公民政治——桑德爾教授訪談錄/167
對自由主義的歷史反思——貝拉米教授訪談錄/177
現代性的內部張力——馬克·里拉教授訪談錄/187
我們可以從德國政治文化學習什麼——米勒教授訪談錄/200
附錄:歐美學人剪影
薩義德軼事/215
德里達引發的爭議/219
桑塔格之於我們這個時代/221
考拉克夫斯基與克魯格獎/228
領略羅蒂/237
麥金農與美國的反色情運動/241
卡斯特教授的風格/243
告別亨廷頓/245
2003年 國際著名學者發出反戰呼吁/003
施特勞斯學派與美國右翼勢力/004
「華盛頓共識」引發新的辯論/005
托派組織「第四國際」召開第15次世界大會/006
美國著名知識分子雜志《黨派評論》停刊/007
《伽達默爾傳記》引起爭論/008
考拉克夫斯基獲人文科學終身成就獎/009
愛德華。薩義德去世/010
羅伯特·默頓去世/011
2004年 電影《華氏911》的政治風暴/013
德里達去世的風波/014
反對「弱智化」的文化戰爭/016
圍剿喬姆斯基/017
法國知識界討論民族的認同危機/018
亨廷頓新作引發爭論/019
沃爾夫對布魯姆的指控/020
電影紀錄片《多瑙河》追憶海德格爾/021
第二屆克魯格人文科學終身成就獎頒布/021
2004年的告別:逝去的作家與哲人/022
結語/024
2005年 薩特百年誕辰紀念/026
安德森批評「自由左翼」的國際政治理論/027
新教皇對理性與宗教的看法引起爭議/028
西方公共知識分子評選/029
保羅·利科去世/030
女性主義風潮再起/030
言論自由與「政治正確」 /031
美國主流報刊開展階級問題討論/032
英國歷史學家人衛。歐文在奧地利被捕/033
2005年辭世的文化界著名人物/034
2006年 拉美政局與左翼思潮的復興/036
紀念阿倫特百年誕辰/037
福山再度成為焦點人物/038
漫畫引發的文化戰爭/040
國際知識界聲援賈漢貝格魯/041
反擊對施特勞斯的妖魔化/042
英國「思想戰役」開辟新的公共空間/043
格拉斯遲到的自白/045
余英時教授榮獲克魯格獎/046
2006年辭世的學者與作家/046
2007年 歐盟50年:紀念與沉思/050
宗教與政治:神學靈光的再現/052
委內瑞拉政局引發的討論/053
「大屠殺工業」與學術自由/054
《齊澤克研究國際學刊》創刊/056
泰勒與德沃金分別獲得學術大獎/057
2007年辭世的學者與作家/058
2008年 金融危機下的新「終結論」 /061
奧巴馬的意義/063
自由市場與道德腐敗/065
1968激進運動:40周年的紀念與反思/067
數碼時代的文化愚昧/069
關於《猶大福音》的爭論/071
2008年人文學科重要獎項/073
2008年辭世的學者與作家/074
2009年 柏林牆:20年后的紀念與思考/077
新資本主義還是新世界? /080
備受矚目的中國模式/082
達爾文進化論:在爭議與誤解中傳播普及/087
「氣候門」事件與懷疑派的聲音/090
海德格爾與納粹主義:舊問題新爭論/092
保守主義的衰落與思想多樣性的危機/095
美國著名大學的開放課程/097
2009年人文與社會學科重要獎項/099
2009年辭世的學者和作家/099
2010年 維基泄密:喧嘩中的辯論/102
《經濟學人》刊登中國特別報道/107
道德與理性:跨學科的對話/110
重新思考社會主義/111
《流浪者》引發文化爭論/112
新視野下的羅爾斯研究/114
2010年人文與社會學科重要獎項/115
2010年辭世的學者和作家/117
201重年 第四波民主化? /119
占領運動:另一種民主化浪潮/124
2011年:覺醒的時刻與開放的未來/126
歐盟危機與哈貝馬斯的方案/131
蘇聯解體的道德根源/133
哈維爾的遺產/134
帕菲特的哲學巨著問世/135
明星學者弗格森引發爭議/137
2011年人文社科領域的獲獎者與辭世者/138
2012年 新利維坦:國家資本主義的崛起/140
美國衰落論的迷思/145
科學與人文的再次交戰/149
歐洲危機的政治根源/154
馬克思主義的再興起/157
探索國家失敗的新著引起反響/160
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獲獎者與辭世者/162
防談錄
現代民主與公民政治——桑德爾教授訪談錄/167
對自由主義的歷史反思——貝拉米教授訪談錄/177
現代性的內部張力——馬克·里拉教授訪談錄/187
我們可以從德國政治文化學習什麼——米勒教授訪談錄/200
附錄:歐美學人剪影
薩義德軼事/215
德里達引發的爭議/219
桑塔格之於我們這個時代/221
考拉克夫斯基與克魯格獎/228
領略羅蒂/237
麥金農與美國的反色情運動/241
卡斯特教授的風格/243
告別亨廷頓/245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