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書籍自《神農本草經》以來,諸家論述頗多,然多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甚至認識相左。綜觀目前西方醫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的介入之下,精準診斷,靶向用藥,使臨床療效大幅度提高。
《岐軒醫學叢書‧歧軒藥物法象︰中醫靶向用藥》講述了如何能夠按照中醫的思維對中藥進行認識,在氣一元論的指導下,把握中藥的形、氣和四氣五味及藥物的功用,更重要的是精準把握藥物在人體中的靶向作用,然後在臨床中做到用藥心中明了。
張潤杰先生在對《岐軒脈法》、《岐軒易醫脈法》的整理中,對于中藥服食後對人體氣機產生的影響及對人體脈象的變化進行了觀察;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及部分師資班學員的服食參與和總結,對100味中藥的靶向作用進行了系統的服食和觀察,在人體自身這個精確的實驗室內對藥物的作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使醫者在掌握藥物的作用時有章可循、一目了然,臨證自然不會拘泥一病一方,而是處處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