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為表彰玄奘法師赴西域各國求取佛經,回國後翻譯三藏要籍而親作。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此碑全文包括太宗序、太子記以及太宗答、太子箋答、玄奘所譯心經等五種,計三十行,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十二月建。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又名《七佛聖教序》。《金石萃編》載︰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寬四尺二寸四分。現藏于西安碑林。王氏書跡大都賴此以傳,故為歷代書家所重。
懷仁是長安弘福寺僧,能文工書,受諸寺委托,借唐內府藏王羲之書跡,煞費苦心,歷時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跡,咸萃其中』。由于懷仁對于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度,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側,縴微克肖,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
當然這種集字的做法也有相當的局限性。如重復的字較少變化,偏旁拼合的字結體缺少呼應。自此碑以後,將王羲之或其他大書法家書寫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等均為佳作,但仍以此碑最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