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經》又名《華氏中藏經》,舊題漢華佗撰。本書歷來多認為是後人偽托之作,或疑為六朝人手筆,或疑華佗弟子吳普、樊阿依華氏遺意輯錄。但本書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則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
《中藏經語譯》共分為三卷,上卷和中卷共有49 論,分論天地、陰陽、水火、寒熱虛實、脈色、髒腑辨證及痹證、痞證、中風、水腫、腳氣、淋證、癲癇、積聚、癰疽、療瘡等。
論中有的詳述病源、病理,有的兼敘診斷、治則。更為突出的是在論及髒腑辨證中,以“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為之“ 八綱”,是對《內》、《難》等古醫籍探賾素隱、發揮蘊奧之明鑒。下卷為附方。計載治療各種疾病的藥方60道,多為漢代以前的古方。
《中藏經語譯》是《中藏經》第一部語譯本,名曰《中藏經語譯》。本書是依據李聰甫主編的《中藏經校注》進行語譯的。49論各篇首設提要,簡述其內容大略;注文重在語譯中沿用之名詞術語及語譯時難于表述的疑難字、詞;語譯以直譯為主,保持了原文意旨,譯詞準確,筆韻流暢,可稱為語譯本書的最佳普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