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著作對執政府尷尬的憲法地位(這是危機的直接原因)視若無睹。亞里士多德或馬基雅維利不可能如此遲鈍,對哪怕是最短命、最無足輕重的憲法實驗不予理睬。
《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的用途就是填補這個空白,盡可能采取最簡單、明晰的方式——編年史,沿著時間順序展示憲制演變的來龍去脈。與這條線索有關的事件才詳細記錄,否則予以忽視。因此,與大多數著作相反,劉仲敬專著的《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忽略了大部分軍事行動,卻把具有因果關系的憲法斗爭連貫起來。這種斗爭決定了中國的命運,塑造了近代亞洲的結構,比那些重要人物如何雄才大略或卑鄙無恥的記錄重要得多。
劉仲敬,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