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鏡》探討了1880至1930年代這一動蕩歷史時期,中國市民主體在與新興視覺文化的相互踫撞中,觀看自身的多重而復雜的方式。書中廣泛涉及了印刷術、攝影、廣告、電影與戲曲表演等一系列媒體和視覺形式。市民積極投入並享受這些視覺文化,而它們皆為主體對空洞的現代性許諾——由新興、刺激與時尚等抽象和短暫的觀念組成——之欲望所大力驅動。作者詳述並分析了各種視覺再現,強調了它們之間的復雜互動。由此證明視覺現代性並非獨立的文化現象的結合,而是一個頗為緊密的社會文化話語,影響了文化的差異與典型之所在。
本書首先對十九世紀末興起的印刷文化做了總括性的歷史描述和理論探討,並檢視了現代性對于探究“真實”的迷戀。接下來的章節討論了新興視覺文化中的女性身體形象,視覺文化展開與展示的娛樂場所,都市人與新興現實主義的相互妥協,而對各種形象的生產和接受間的動力學關系則成為了貫穿全書的主題。
如作者所示,現代性通過奇觀向中國人展現。盡管奇觀紛至沓來,俘獲著現代的主體,但卻無法完全馴服或限制那些投身其中的人們。作者特別指出,他們在嶄新而現代的自我認同嘗試之中,參與和表演著這一稍縱即逝的視覺文化。這里討論的中國視覺文化是高度競爭性的,在持續的流動和變化中,呈現出對現代主體的全新理解︰他面臨的不僅是過去的消逝,而且是未來的歧路。中國的現代視覺文化揭示出主體及其環境的激烈踫撞和相互滲透中,現代性的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