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別從西方哲學中的“邁農迷津”之穿越、東方哲學的有無之辯、非存在的多維審視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與分析。
《非存在研究(上下)》上篇西方哲學中的“邁農迷津”之穿越,則系統闡述了前邁農主義、邁農的對象理論及其“本體論迷津”、非存在對象的“新大陸”、主流之聲與非存在論的邊緣化、邁農主義的“非存在論”闡釋與本體論轉向、非存在研究中的實在論傾向、邁農主義的“標準”闡釋、邁農主義的“非標準”闡釋、邁農主義闡釋的實存論傾向、邁農主義與虛構哲學等內容。
中篇東方哲學的有無之辯,則系統闡述了中國哲學的有無之辯、印度古代哲學—宗教的非存在探究、佛教有無之辯的解釋學問題與佛教的空無論、大乘空宗的空無辨正、瑜伽行派的“最勝空性勝解”等內容。
下篇非存在的多維審視,則系統闡述與分析了非存在研究的語言哲學維度、非存在與意向性、非存在與本體論、面向非存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非存在與科學、非存在與人生哲學等內容。
高新民,1957年3月生,湖北武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