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爾•路德維希(EmilLudwig)的《拿破侖傳》(Napoleon)是拿破侖傳記中的經典作品之一。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將史實與心理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作者在后記中稱,此書意在「描寫拿破侖的內心歷程」,但為了避免因此而產生虛構之嫌,他在寫作時「始終忠於史實」,追求「真實」。第二,具有較強的可讀性。路德維希是作家而非史學家,加上他把善於刻畫傳主性格的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作為效仿的楷模,這就決定了其傳記作品的文學性和可讀性。該書1925年首版后,很快由英國的伊登•保羅夫婦(EdenandcedarPaul)譯成英文,該英譯本在1927年美國「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路德維希1881年生於德國布雷斯勞(今屆波蘭)。他在大學的專業是法學,后來卻選擇了作家和記者生涯。1906年他移居瑞士,並於1932年獲瑞士國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任《柏林日報》駐維也納和伊斯坦布爾記者。在二三十年代,他的傳記作品如《歌德傳》、《拿破侖傳》、《米開朗琪羅傳》、《林肯傳》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1940年,路德維希流亡美國,直到二戰結束后才返回瑞士。1948年,他在瑞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