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中國各歷史時期詩歌特征及其演變脈絡的梳理,完整地展現中國詩歌數千年的歷史變化,從而確立新的中國詩歌史觀。
從結構布局上看,《中國詩歌通史(明代卷)》各卷既是獨立的一代詩歌發展史,每卷之間又有相互的關聯,起承轉合,把豐富多彩的中國詩歌現象與近百年來中國詩歌研究方面的成果完整地反映出來。
目錄
緒論 明代詩歌的總體格局與審美風格的演變
一 明代詩歌的三大特征
二 元末明初詩壇與明詩發展之關系
三 復古詩歌流派的審美屬性
四 性靈詩歌流派的審美品格
五 本書的框架設計與撰寫體例
第一章 高啟與吳中詩派
第一節 玉山雅會的詩學意義
第二節 高啟的詩學理念與創作風格
第二章 劉基與浙東詩派
第一節 宋濂的詩學觀念與詩歌創作
第二節 劉基詩風之變異與詩壇風氣轉移
第三節 方孝孺的詩歌創作與浙東詩派的衰落
第三章 閩中詩派與嶺南詩派
第一節 閩中詩派與主流詩壇的關系
.................
第十三章 明代的散曲
第一節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創作
第二節 明代中期散曲創作
第三節 晚明散曲創作
第十四章 明代民歌
第一節 明代民歌概說
第二節 馮夢龍的《掛枝兒》與《山歌》
后記
一 明代詩歌的三大特征
二 元末明初詩壇與明詩發展之關系
三 復古詩歌流派的審美屬性
四 性靈詩歌流派的審美品格
五 本書的框架設計與撰寫體例
第一章 高啟與吳中詩派
第一節 玉山雅會的詩學意義
第二節 高啟的詩學理念與創作風格
第二章 劉基與浙東詩派
第一節 宋濂的詩學觀念與詩歌創作
第二節 劉基詩風之變異與詩壇風氣轉移
第三節 方孝孺的詩歌創作與浙東詩派的衰落
第三章 閩中詩派與嶺南詩派
第一節 閩中詩派與主流詩壇的關系
.................
第十三章 明代的散曲
第一節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創作
第二節 明代中期散曲創作
第三節 晚明散曲創作
第十四章 明代民歌
第一節 明代民歌概說
第二節 馮夢龍的《掛枝兒》與《山歌》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