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中,她為我們描述了一只飛蛾的悲劇命運。在注定無法突圍而出的舞台上,飛蛾用它全部的精神和勇氣不斷向外飛翔,又一次次被阻擋,最終迎接了自己死亡的命運。文中,伍爾芙的筆調悲憫而熱誠,就是這樣一只微不足道的飛蛾,它在最后時刻,仍然在讓自己的生命燃燒,不懈地追求着光明和希望。飛蛾小小的不屈靈魂和精神,加之伍爾芙飽滿的熱情,讓這篇文章一直深受讀者喜愛。更有人認為,伍爾芙通過《飛蛾之死》述說了自己的命運,這只飛蛾代她說出了她留給世間的遺言。
《飛蛾之死》中還收錄了伍爾芙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二十七篇。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批判家,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佳女作家」和二十世紀女性主義的先鋒。她和當時的詹姆斯•喬伊斯,還有法國的普魯斯特等創作意識流文學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識流小說推向世界,極大地影響了世界范圍內傳統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