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寫作都有自己的彎路,每一個寫作者在閱讀過去作品的時候,都會心生悔意,但彎路是不可避免的,像笑話里說的,—個人吃到第七張餅,才覺得飽了,于是後悔地說。早知道就不吃前面的六張了,寫作這回事,還真的需要慢慢的鋪墊,文火慢熬,像趙本山的小品《策劃》里說的,不是“炒”,而是“炖”。
我很裝慕“80 後”甚至“90後”,那些天才的寫作者,年輕的時候就為自己打下了文學的江山,我也恨自己沒有他們的能耐,“成熟”得慢。但是我想。也許有朝一日,他們也會悔其少作吧。
張仃先生曾對我講,“大器晚成”是藝術的規律,這是因為人生的況味、藝術的功力。都需要慢慢發酵,無法速成。據說曾有人將一個14歲少年寫的武俠小說拿給金庸看,金庸拒絕了,原因是他不相信一個14歲的孩子能真正寫出夫妻之情、母子之愛,他太小,還不懂。一起來翻閱《大師的傷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