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北宋書畫家。初名黻’字符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今屬山西),遷襄陽(今屬湖北),后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徽宗召為書畫博士,曾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
因舉止「顛狂」,稱他「米顛」。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行草書得力於王獻之’用筆俊邁,有「風檣陣馬,沉着痛快」之評。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存世書法有《苕溪詩》、《蜀素》、《虹縣詩》、《向太后挽詞》等,着有《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
米芾書《離騷經》系行楷,原墨跡為紙本冊頁。凡二十六開,每開二幅,每幅五行,每行字數不一。幅縱三十五點五公分,橫三十一點二公分。其書正如冊末題跋中所雲「昔之評芾書者,日超邁入神,日沉着痛快,此冊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庄流麗目之。石渠寶笈藏米書多矣,無出此右者,即以米書論亦當推為后來居上」。實屬米書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