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代花烏畫壇,工筆花鳥已經枝繁葉茂,奼紫嫣紅,爭奇斗艷,呈現一派繁榮景象,而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寫意花烏畫,尤其是大寫意花烏卻不盡如人意。雖然涉足者不計其數,實難見到筆精墨妙之佳作。傳統筆墨功力的弱化、文化含量的淺薄、難脫古人的範式、缺乏個性化的表現等等諸多不容回避的問題,讓大多理論家和關注大寫意畫發展的有識之士憂心仲仲,不免發出“後繼無人”的嘆喟,呼喚大寫意花鳥的新突破,開創大寫意花鳥的新局面,成為盛世中國的時代需求和人民的心聲。
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推介朱大醉的大寫意花鳥畫就顯得特別有意義。觀他的畫作,引人注目的是花情鳥態的非同尋常和格調的不同凡響。那種落墨為格的大氣,那種野逸放達的情懷,那種布局開張的新變,那種“似與不似之間”的神韻,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機趣,一種美質,一種愉悅,一種精神。
我們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筆情墨韻始終和花鳥圖式、造型結構、藝術趣味、意緒闡發互為表里,強化線條的力度動勢,注重構成的現代性與節奏感,融傳統的書法用筆、沒骨的筆跡墨痕于一體,再運用以濃襯淡,以墨托色、線面互動、潑寫結合、墨色沖撞、水墨交融等多種技法的隨意生發,營造出豐沛潤澤、繁富和諧的空間層次與構成關系的變化。那種整體的大開大合,細節的錯落穿插,乃至每一個花瓣、每一組葉子、每一對禽鳥的映與襯、藏與露、疏與密、俯與仰、顧與盼都體現出說不盡的大自然永恆之中的流動之美和筆墨表現力的無窮盡性。
顯然,朱大醉的大寫意花烏畫,具有學養筆墨、氣韻之大境.得傳統文人畫之精髓。細讀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藝術歷程從海上畫派切入,由蒲華、任伯年、虛谷吳昌碩上溯到揚州八怪、八大、青藤、白陽山人,兼容近現代大家齊白石、來楚生筆意。他的高明之處在于把眾家之長不露痕跡地融會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自己的作品愈加完美和爐火純青。他的作品以線為骨,以墨為韻,生機大化,氣貫通篇,既無脂粉氣,又無媚俗氣,一掃傳統文人畫的蕭索荒寒之氣,體現著清麗中見儒雅松秀中見深厚的鮮明個人風格,同時又透著取各家之長熔于爐的整合能力。
作為當代畫家,朱大醉的藝術觀與藝術思維是與時代同步的。他強調了對生活的深入與觀察,突破了傳統寫意花烏畫的程式規範,由文化隱喻的符號化趨向于親近人生的現代化轉換,這種轉化與古代文人避世隱逸的超然心態已拉開了距離,而與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取得了共鳴。他的筆墨崇尚傳統而不失現代感,改造了文人畫的縴弱、蕭疏、冷逸的圖式,更重花卉禽烏的生命活力和趣盡天然。
毋庸置疑,朱大醉大寫意花鳥畫的卓犖之處是他得之自然,不拘形似,筆墨精妙而意趣橫生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以及那種妙合自然、筆墨神化、將意象的生機活力、精神內涵于一體的生命圖景所溢出的品格。就此而言,朱大醉的大寫意花鳥偏于文化傳統中文人畫審美理想中的含蓄淡遠、空靈、瀟灑等的範疇,當然,最突出的還是他對清逸之美的偏愛。
近年來,朱大醉的創作又漸入新境,影響也越來越大。我深信,不圖捷徑、好學敏求的朱大醉必將在更高的層次上展現他的人文的筆墨,智慧的藝術。
朱大醉,1960年生,上海市人,祖籍浙江鄞縣。齋號蘭痴草堂。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助教、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職業畫家。
2005年作品《柳鷺圖》獲第六屆中國花鳥畫展銅獎,同年由浙江省中國花鳥畫家協會和浙江省展覽館聯合舉辦“筆墨傳承‧朱大醉作品展”大型個展,2006年由上海朵雲軒舉辦“水墨清華‧朱大醉作品展”,著名畫家何水法先生為畫展題詞,並在澳門大學美術館舉辦個展。
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八開精裝畫冊——《朱大醉畫集》。
多幅作品在《藝術名流》、《水墨中國》、《海派書畫》、《書畫收藏》、《中國畫清賞》、《海上名畫家錄》等書刊上發表。
2007年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丹青典藏》,分別為劉文西卷、喻繼高卷、範揚卷、王西京卷、方楚雄卷、郭怡�卷、朱大醉卷等。
2008年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八開精裝畫集——《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朱大醉》,作品《紫雲圖》被中央黨校收藏。
2009年由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中心主辦的“水墨清華‧朱大醉大寫意花鳥畫作品展”,分別在上海、杭州、濰坊、廣州、東莞、深圳、桐鄉等地巡展。
2011年由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中心主辦的“花影無痕‧朱大醉寫意花鳥畫作品展”在長沙舉行。
2011年由北京榮寶齋出版編輯《榮寶齋名家‧朱大醉》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