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來專制帝王之局,於此十年中為一大結束;今后億萬斯年之中華民國,乃於此時開幕。則非十年以來之小變,實五千年以來之大變,而不可以常例論矣。《辛亥前十年中國政治通覽》由《東方雜志》主編杜亞泉等人在1913年1月發表的文章整理而成,原名《十年以來中國政治通覽》,從辛亥革命當事人的角度,回顧辛亥前十年的經歷,分析革命的前因后果。
杜亞泉(1873-1933),浙江會稽人,原名煒孫,字秋帆,號亞泉,筆名傖父、高勞,早年肄業於浙江崇文書院。曾任紹興中西學堂教員,創辦亞泉學館,出版《亞泉雜志》,1903年入商務印書館編輯教科書。1911年開始任《東方雜志》主編,改革雜志,增加政治、經濟、哲學、科學等文章,使銷行激增。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一種不那麼激進的中西調和取向,1920年迫於情勢辭去主編職務。1933年病逝。論著多散見於當時各雜志,單行本有《人生哲學》、《博史》等。
目錄
代序
上編 通論
第一篇 革命運動及民國之創立
第一節 革命之原因
第二節 革命運動
第三節 革命戰爭
第二篇 立憲運動之進行
第一節 君主立憲之發動
第二節 君主立憲之預備
第三節 民主立憲之確定
第三篇 元首之更迭
第一節 光緒帝與西太后
第二節 宣統帝與攝政王
第三節 民國臨時大總統及副總統
第四篇 議會及政黨
第一節 資政院及各省諮議局
第二節 參議院與國會
第三節 政黨
第五篇 行政機關之改革
第一節 前清之改革
第二節 民國之建設
下編 各論
外交篇
第一節 條約
第二節 合同
第三節 通商稅則及租建
第四節 行船及招工
第五節 傳教游歷及交際
第六節 雜件
第七節 結論
內務篇
第一節 警察
第二節 人戶及土地
第三節 衛生(附禮俗大要及衣冠制度)
第四節 救恤賑濟及慈善事業
第五節 著作出版之禁制
第六節 禁煙(附禁賭)
第七節 旗人生計
第八節 蒙藏事務
第九節 結論
財政篇
第一節 預備立憲以前之財政
第二節 預備立憲以后之財政
第三節 民國之財政
第四節 國債
第五節 幣制與銀行
軍政篇
第一節 軍制
第二節 軍事
司法篇
第一節 修訂法律
第二節 改定官制
第三節 審判章程
教育篇
第一節 學制之沿革
第二節 高等教育及實業教育
第三節 普通教育及師范教育
第四節 教育行政機關及教育會
第五節 社會教育及報章書籍
實業篇
第一節 農林
第二節 工商
第三節 礦務
第四節 獎勵
第五節 勸業會
交通篇
第一節 鐵路
第二節 航業
第三節 電報
第四節 郵政
附一:革命戰事紀
一 革命主義之傳播
二 武昌發難
三 各省響應
四 清政府之對付
附二:二次革命之經過及其失敗
一 起事之原因
二 戰事之始末
三 政府之應付
四 結論
附三:辛亥前十年中國大事記
附四:辛亥前十年世界大事記
附五:辛亥前十年世界大勢綜論
第一節 列強之均勢
第二節 列強之植【殖】民政策
第三節 列強之國勢
上編 通論
第一篇 革命運動及民國之創立
第一節 革命之原因
第二節 革命運動
第三節 革命戰爭
第二篇 立憲運動之進行
第一節 君主立憲之發動
第二節 君主立憲之預備
第三節 民主立憲之確定
第三篇 元首之更迭
第一節 光緒帝與西太后
第二節 宣統帝與攝政王
第三節 民國臨時大總統及副總統
第四篇 議會及政黨
第一節 資政院及各省諮議局
第二節 參議院與國會
第三節 政黨
第五篇 行政機關之改革
第一節 前清之改革
第二節 民國之建設
下編 各論
外交篇
第一節 條約
第二節 合同
第三節 通商稅則及租建
第四節 行船及招工
第五節 傳教游歷及交際
第六節 雜件
第七節 結論
內務篇
第一節 警察
第二節 人戶及土地
第三節 衛生(附禮俗大要及衣冠制度)
第四節 救恤賑濟及慈善事業
第五節 著作出版之禁制
第六節 禁煙(附禁賭)
第七節 旗人生計
第八節 蒙藏事務
第九節 結論
財政篇
第一節 預備立憲以前之財政
第二節 預備立憲以后之財政
第三節 民國之財政
第四節 國債
第五節 幣制與銀行
軍政篇
第一節 軍制
第二節 軍事
司法篇
第一節 修訂法律
第二節 改定官制
第三節 審判章程
教育篇
第一節 學制之沿革
第二節 高等教育及實業教育
第三節 普通教育及師范教育
第四節 教育行政機關及教育會
第五節 社會教育及報章書籍
實業篇
第一節 農林
第二節 工商
第三節 礦務
第四節 獎勵
第五節 勸業會
交通篇
第一節 鐵路
第二節 航業
第三節 電報
第四節 郵政
附一:革命戰事紀
一 革命主義之傳播
二 武昌發難
三 各省響應
四 清政府之對付
附二:二次革命之經過及其失敗
一 起事之原因
二 戰事之始末
三 政府之應付
四 結論
附三:辛亥前十年中國大事記
附四:辛亥前十年世界大事記
附五:辛亥前十年世界大勢綜論
第一節 列強之均勢
第二節 列強之植【殖】民政策
第三節 列強之國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