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氣候是在變暖還是變冷?
2000余年來中國氣候變化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怎樣的?
漢唐等王朝的強盛與氣候變暖有關嗎?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金並立時期等亂世與氣候變冷有關嗎?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應對氣候變化要考慮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嗎?
本書作者程明道先生以氣候學的翔實資料為基礎,兼以歷史研究的求實精神,揭示了氣候變化的趨勢及影響中華文明社會發展的內在機理,並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國目前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書中還有關于瑪雅文明、羅馬帝國等社會興衰與氣候變化的探討,新意迭見,宜先睹為快。
程明道,安徽人。1982年提前一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85年于中國科學院,獲碩士學位。之後,留中國科學院工作。1988~ 1996年,在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雷丁(Reading)大學和英國氣象局學習和工作,于布里斯托大學地理系獲博士學位,並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的皇家研究員(Royal
Fellowship)項目資助。留英期間,曾任全英國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1996年至今在中國氣象局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是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及博士生導師,1998年被國家人事部評為“20位優秀歸國留學人員”。現任中國工程院氣候變化咨詢專家,負責氣候變化與社會發展方面的研究。已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100余篇,出版專著多部,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錄
第一部分 兩千余年中國氣候變化與社會發展關系機理研究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思考
導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選取的資料
第一節 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資料
第二節 社會進程和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繁榮資料
第三章 氣候變化與歷史事件及社會過程
第一節 大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王朝強盛
第二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朝代更迭
第三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第四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社會動蕩
第五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社會繁榮
第四章 氣候變化影響中國社會發展機理初步探討
第一節 氣候變化與經濟和生存環境
第二節 傳統政治文化和制度及社會形態
第三節 氣候變化引發社會大動蕩和朝代更迭機理
第四節 氣候變化與社會繁榮穩定機理
第五節 氣候變化與朝代強盛關系機理
第五章 應對氣候變化建設和諧社會的思考
第一節 應對氣候變化政府應采取的一些舉措
第二節 應對氣候變化對政治、經濟等制度和文化發展的要求
第六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相關硬座論文和摘要
氣候和環境變化與社會狀態相互作用引發社會變遷和發展理論
萬年以來氣候變化與中國區域文化發展的研究
大發展的仰韶文化興衰與氣候變化
古羅馬興衰與氣候變化
瑪雅文明的興衰與氣候變化
中國政治制度演變和發展探討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後記
導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選取的資料
第一節 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資料
第二節 社會進程和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繁榮資料
第三章 氣候變化與歷史事件及社會過程
第一節 大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王朝強盛
第二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朝代更迭
第三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第四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社會動蕩
第五節 小時間尺度氣候變化與社會繁榮
第四章 氣候變化影響中國社會發展機理初步探討
第一節 氣候變化與經濟和生存環境
第二節 傳統政治文化和制度及社會形態
第三節 氣候變化引發社會大動蕩和朝代更迭機理
第四節 氣候變化與社會繁榮穩定機理
第五節 氣候變化與朝代強盛關系機理
第五章 應對氣候變化建設和諧社會的思考
第一節 應對氣候變化政府應采取的一些舉措
第二節 應對氣候變化對政治、經濟等制度和文化發展的要求
第六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相關硬座論文和摘要
氣候和環境變化與社會狀態相互作用引發社會變遷和發展理論
萬年以來氣候變化與中國區域文化發展的研究
大發展的仰韶文化興衰與氣候變化
古羅馬興衰與氣候變化
瑪雅文明的興衰與氣候變化
中國政治制度演變和發展探討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後記
序
程明道教授的《氣候變化與社會發展》一書終于出版了。在此,首先表示衷心的祝賀!多年來,博學多才的程明道教授作為資深的氣象學家一直參與我們的研究項目。2010年春節後不久,程教授希望我能對他的論文《兩千余年中國氣候變化與社會發展關系和機理研究及應對氣候變化建設和諧社會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議。之後,我們多次對與此相關的話題進行了討論。對該文作了少量刪減後成為該次出版的《氣候變化與與十會發展》的第一部分。
程教授在此專著里,提出的“氣候和環境變化與社會狀態相互作用引發社會變化和發展的理論”特具創意。該理論不同于氣候環境決定論、氣候決定論、文化決定論、經濟決定論、政治決定論及制度決定論等理論,但又不完全否認這些決定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合理性。事實上,在某種要素起決定性作用的特殊情況下,此項理論可過渡到某種要素決定論。
程教授從宏觀角度研究氣候變化與萬年以來中國區域文明發展、古羅馬興衰、瑪雅文明興衰等,指出在一定條件下氣候變暖常常伴隨社會繁榮,氣候變冷常常伴隨社會蕭條甚至導致社會動亂。我國考古文明的更替和千年尺度的氣候變化周期相關︰如距今7000~ 5000年仰韶文化的大發展對應10000年來的氣候最暖期,氣溫應比現今高2℃—3℃。其文化覆蓋範圍從最初的陝西地區和晉豫交界地區,擴展到東達黃河下游,西到甘青地區,南及江漢平原,北至內蒙古南部。
兩千余年來中國區域地表氣溫存在3個時間尺度為數百年(大時間尺度)的交替震蕩上升的升溫(變暖)期和震蕩下行的降溫(變冷)期。與這數百年尺度升溫期對應的是強大繁榮的王朝或政權,如兩漢、隋唐、清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與數百年尺度降溫期對應的卻是混亂的時代,如戰亂的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以及相對貧弱的王朝,如兩宋、元朝和明朝。顯然,與某王朝的強盛與否和該朝代氣候的冷暖關聯甚小。
在大時間尺度的氣候增溫和降溫期,疊加了時間尺度為數年、數十年和約百年(小時間尺度)的氣候增溫和降溫期。兩千余年來所有16個主要朝代或政權的更迭(即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後朝代之間的更替)、幾乎所有12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所有1 8個有破壞力的外族入侵和引起大規模社會動蕩的民眾起義都對應小時間尺度氣候降溫期和氣候由增溫轉為降溫的轉折期。其中,小時間尺度氣候轉折期及其附近時間段是大規模社會動蕩事件易發期。然而,不是所有的氣候降溫期和降溫期的社會動蕩都會引發改朝換代,氣候降溫期也曾有唐初“貞觀之治”和東漢初期“光武中興”等社會繁榮和穩定。氣候持續增溫期也不總對應社會繁榮和穩定,如東漢後期、唐朝後期和五代十國的政局和社會不穩。因此,氣候變化不是制約中國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的唯一或主要因子。
作者還探討了氣候變化影響中國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的機理,其中包括氣候變化引發社會大動蕩和朝代更迭機理、氣候變化與社會繁榮穩定關系機理和氣候變化與朝代強盛關系機理。並提出了氣候變化引發社會大動蕩和朝代更迭理論模型,以及氣候變化和社會繁榮關系的理論模型。分析表明,氣候變化通過直接沖擊社會經濟和黎民百姓的生活環境,同政治及社會狀態和政治文化一起影響和制約了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
在此基礎上,作者針對當前氣候變化及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對我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及文化的理解具有創意。現在正是我們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理論創新的關鍵時期,本專著的推出恰逢其時。
彭鎮華
2011年10月
程教授在此專著里,提出的“氣候和環境變化與社會狀態相互作用引發社會變化和發展的理論”特具創意。該理論不同于氣候環境決定論、氣候決定論、文化決定論、經濟決定論、政治決定論及制度決定論等理論,但又不完全否認這些決定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合理性。事實上,在某種要素起決定性作用的特殊情況下,此項理論可過渡到某種要素決定論。
程教授從宏觀角度研究氣候變化與萬年以來中國區域文明發展、古羅馬興衰、瑪雅文明興衰等,指出在一定條件下氣候變暖常常伴隨社會繁榮,氣候變冷常常伴隨社會蕭條甚至導致社會動亂。我國考古文明的更替和千年尺度的氣候變化周期相關︰如距今7000~ 5000年仰韶文化的大發展對應10000年來的氣候最暖期,氣溫應比現今高2℃—3℃。其文化覆蓋範圍從最初的陝西地區和晉豫交界地區,擴展到東達黃河下游,西到甘青地區,南及江漢平原,北至內蒙古南部。
兩千余年來中國區域地表氣溫存在3個時間尺度為數百年(大時間尺度)的交替震蕩上升的升溫(變暖)期和震蕩下行的降溫(變冷)期。與這數百年尺度升溫期對應的是強大繁榮的王朝或政權,如兩漢、隋唐、清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與數百年尺度降溫期對應的卻是混亂的時代,如戰亂的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以及相對貧弱的王朝,如兩宋、元朝和明朝。顯然,與某王朝的強盛與否和該朝代氣候的冷暖關聯甚小。
在大時間尺度的氣候增溫和降溫期,疊加了時間尺度為數年、數十年和約百年(小時間尺度)的氣候增溫和降溫期。兩千余年來所有16個主要朝代或政權的更迭(即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後朝代之間的更替)、幾乎所有12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所有1 8個有破壞力的外族入侵和引起大規模社會動蕩的民眾起義都對應小時間尺度氣候降溫期和氣候由增溫轉為降溫的轉折期。其中,小時間尺度氣候轉折期及其附近時間段是大規模社會動蕩事件易發期。然而,不是所有的氣候降溫期和降溫期的社會動蕩都會引發改朝換代,氣候降溫期也曾有唐初“貞觀之治”和東漢初期“光武中興”等社會繁榮和穩定。氣候持續增溫期也不總對應社會繁榮和穩定,如東漢後期、唐朝後期和五代十國的政局和社會不穩。因此,氣候變化不是制約中國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的唯一或主要因子。
作者還探討了氣候變化影響中國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的機理,其中包括氣候變化引發社會大動蕩和朝代更迭機理、氣候變化與社會繁榮穩定關系機理和氣候變化與朝代強盛關系機理。並提出了氣候變化引發社會大動蕩和朝代更迭理論模型,以及氣候變化和社會繁榮關系的理論模型。分析表明,氣候變化通過直接沖擊社會經濟和黎民百姓的生活環境,同政治及社會狀態和政治文化一起影響和制約了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
在此基礎上,作者針對當前氣候變化及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對我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及文化的理解具有創意。現在正是我們國家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理論創新的關鍵時期,本專著的推出恰逢其時。
彭鎮華
2011年10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