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英語敘事獨白中過去時的研究

中國大學生英語敘事獨白中過去時的研究
定價:198
NT $ 59
  • 作者:王凌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5090212
  • ISBN13:9787305090219
  • 裝訂:平裝 / 29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時態作為一種重要的語法範疇,一直是語言學家研究的重點之一。針對二語學習中時態的習得,應用語言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這些研究分析了不同母語學習者習得不同第二語言時態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和假設。但是,這些研究多為橫向研究,跟蹤研究數量較少。並且在僅有的少數跟蹤研究中,有的樣本較少,有的周期較短,研究對象幾乎都是在自然語言環境中學習的二語學習者,而未涉及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外語學習者。

  作為外語學習者,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過去時一向是難點之一。

  國內學者對此也進行了一定研究,但這些研究都為橫向研究,未涉及過去時使用的變化。

  針對上述情況,《中國大學生英語敘事獨白中過去時的研究》筆者王凌采用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口語語料,探討了大學四年間,英語專業學生敘事獨自中過去時使用的變化。本研究主要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大學四年中,英語專業學生口語中過去時使用的正確率有何變化?

  2.大一階段過去時使用水平不同的學生在後期的發展中有何差異?

  3.四年中,學生在過去時使用中所犯的錯誤有何變化?

本研究采用的語料為中國英語專業大學生歷時口語語料庫(LSECCL)中敘述性獨白部分,並去除過去時使用頻率不足10次的講話,因此共包括41名英語專業學生從大一到大四每年的3分鐘獨白,共164篇。此外,本研究還對其中8位學生進行了訪談,以了解其大學期間學習過去時的情況。

本研究對收集到的數據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利用WordSmith、SPSS等軟件計算過去時標注的正確率、差異顯著性等,揭示研究對象在過去時使用方面的發展變化。定性研究包括針對個別動詞、特定錯誤以及單個研究對象的個案研究,對定量分析研究結果進行補充。

針對提出的研究問題,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研究對象的總體過去時使用正確率在大學前三年基本保持不變,而在第四年略有上升。實義動詞、系動詞be以及情態動詞都表現出與總體變化類似的發展模式,而三個主要助動詞be、do、have的過去時正確率則在前三年持續上升後,第四年顯著下降。實義動詞中,狀態動詞的過去時正確率在第三、四年間,完結動詞在第=、三年間有顯著提高。此外,不同情狀體動詞的過去時使用正確率基本呈現“狀態動同〈活動動詞〈完結動詞〈達成動詞”的順序,但三類動態動詞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一發現部分支持體假設。規則動詞與不規則動詞也表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則動詞呈U形變化,而不規則動詞則表現出直線進步。第一年,規則動詞的正確率顯著高于不規則動詞,而此後,兩者沒有顯著差異。這一發現與突顯度假設不符。

2,不同水平的學生組在過去時使用上表現出不同的變化模式。高起點和中高起點組四年間未表現出顯著變化。中低起點組第一至第三年正確率基本不變,而在第四年顯著提高。低起點組第二年的正確率比第一年顯著提高,而此後基本保持同等水平。低起點組雖然各類動詞的過去時使用準確率均有提高,但至第四年其水平仍低于高起點組。此外,低起點組在低年級時在不同情狀體動詞的過去時使用上體現顯著差異.在高年級則並無明顯差異,而高起點組始終沒有表現明顯差異,這一發現說明情狀體對于水平較低學習者影響較大。

3.四年間,與過去時相關的錯誤在數量和種類上都沒有明顯差異。過去時使用不足、錯誤使用及過度使用這三類錯誤始終存在于不同水平學生的獨白中,說明這些錯誤的頑固性。但對相關錯誤的定性研究表明,低年級錯誤多涉及較常使用的高頻詞及較簡單的語言結構,而高年級錯誤則涉及更多低頻詞及較復雜的語言結構。這就說明大學四年間,學生過去時使用錯誤雖然在數量上沒有變化,但在質量上是有所不同的。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較大意義。在理論上,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國大學生口語中過去時使用的發展途徑,揭示了不同類型的動詞和學習者表現出不同的變化模式,說明了中介語發展的多元化、多樣性。此外,本研究還利用跟蹤研究的數據驗證與過去時相關的理論與假設,提出在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口語中,規則動詞與不規則動詞都可能通過使用規則和直接提取詞匯這兩種途徑產生;突顯度假設並不完全適用于中國的外語學習者;體假設較適用于水平較低的外語學習者。在實踐上,本研究具體說明了中國大學生口語中過去時的使用情況、發展變化,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可為英語教學提供系統的指導。

當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定性數據的不充分、研究對象的局限性等方面,因此本研究的結論尚需進~步驗證。今後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的研究工具,涉及更多不同的研究對象,針對各種任務形式,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語言學習者過去時的使用及變化。
 

目錄

致謝詞
中文提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緣起
0.2 研究意義
0.3 本書結構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
第一章 相關理論綜述
1.1 相關概念定義
1.2 相關理論
1.3 小結
第二章 相關實證研究綜述
2.1 國際相關研究
2.2 國內相關研究
2.3 當前研究介紹
2.4 小結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問題
3.2 使用材料
3.3 數據分析
3.4 訪談
3.5 小結
第三部分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過去時標記能力發展
4.1 過去時標記能力總體發展
4.2 不同類型動詞過去時標記能力發展
4.3 過去時可否習得
4.4 小結
第五章 過去時標記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5.1 不同組別研究對象的過去時標記能力發展
5.2 高起點組與低起點組之比較
5.3 個案研究
5.4 小結
第六章 過去時標記錯誤研究
6.1 過去時使用錯誤總述
6.2 過去時使用不足錯誤
6.3 過去時錯誤使用情況
6.4 過去時過度使用情況
6.5 小結
第四部分 結論
第七章 發現、啟示與局限性
7.1 主要發現
7.2 啟示
7.3 局限性
7.4 未來研究方向
7.5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進入新世紀,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擁有博士學位者已超過全院教師隊伍人數的一半。新一代青年教師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外語基本功扎實,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學有所成,成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骨干力量,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

為了展示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青年教師的學術風采,加強學科建設與學術隊伍的建設。經過充分的醞釀和準備,我們決定編輯出版《新世紀外國語文論叢》。編進論叢中的論著,大多為獲得博士學位並在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的青年教師的博士論文,在內容上涵蓋外國語言、文學與文化的研究,基本上反映了青年學者豐富而活躍的學術思想。代表了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青年教師的學術水平。

南京大學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注重學術研究,有悠久傳統。早在20世紀30年代,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前輩學者範存忠先生和陳嘉先生分別于1931年和1934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博士學位,他們對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特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百年南大培育了“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風和濃厚的學術氛圍。無論是寫博士論文,還是寫一般的論文或專著,我們都追求學術的質量和水平,要求研究工作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真正能為現有知識體系做出新的貢獻,真正能創造知識,真正能促進學術的發展。這三個“真正”也是對入選《新世紀外國語文論叢》論著的原則和標準。

2006年南京大學獲得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這標志著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的學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工作思路要向內涵發展轉變。一流的學科要由一流學者來建設,要靠一流學術成果來支撐。編輯出版《新世紀外國語文論叢》,有助于促進新生學術力量的成長,培養青年學術骨干,推動學科建設,是內涵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我衷心希望論叢越辦越好,不斷擴大其學術影響,努力提升我國的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的學術水平。

王守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