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描寫日本奈良時期遣唐使留學生阿倍仲麻呂(698~770)的人物傳記小說,由日本作家直接以流利的中文寫就。
作者加藤隆三木,三歲即開始學習中文,成年後從事語言學、文學、歷史學的學習與研究,對古文和中國詩詞頗有心得。年輕時接觸到阿倍仲麻呂的事跡後,覺得阿倍仲麻呂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碩大貢獻,但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卻模糊而散漫,由此作者決意要用自己的筆,還原一個鮮活的阿倍仲麻呂。幾十年來,作者盡力收集中日兩國有關阿倍仲麻呂的各種資料,探訪與之有關的名勝古跡,然後潛心動筆,終成此稿。
小說緊扣史實基礎,用文學的筆法描繪丁阿倍仲麻呂的一生;出身日本大和,19歲隨遣唐使船隊來到長安;曾起唐名仲滿,後唐玄宗為其賜名晁衡;在國子監求學,中進士,入仕途;詩才卓著,與李白、王維等人往來密切,惺惺相惜;迎娶中同嬌妻,熟稔中國風俗;在唐54年,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皂帝,備受厚遇,官至客卿;親歷丁唐代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與楊貴妃有交情,在安史之亂中輔助郭子儀籌備軍械器材,收復長洛,後又到交州清剿海盜;思念家鄉,幾度欲歸,卻因種種原因,終生未果;73歲客死長安;9年之後,得知消息的家人為他舉行了沒有遺骨的葬禮……
阿倍仲麻呂(唐名仲滿,後改名晁衡),是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憑才華和學識通過中國科舉,在唐代文壇和政界發出耀眼光芒的日本人。這部將阿倍仲麻呂的一生用小說形式寫出來的作品,還原了相當部分的歷史影像,對關心唐代中日交流史的各界人士和廣大讀者來說,很有裨益。
小說緊扣史實基礎,用文學的筆法描繪了阿倍仲麻呂的一生︰
出身日本大和,19歲隨遣唐使船隊來到長安;
曾起唐名仲滿,後唐玄宗為其賜名晁衡;
在國子監求學,中進士,入仕途;
詩才卓著,與李白、王維等人往來密切,惺惺相惜;
迎娶中國嬌妻,熟稔中國風俗;
在唐54年,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備受厚遇,官至客卿;
親歷了唐代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與楊貴妃有交情,在安史之亂中輔助郭子儀籌備軍械器材,收復長洛,後又到交州清剿海盜;
思念家鄉,幾度欲歸,卻因種種原因,終生未果;
73歲客死長安;
9年之後,得知消息的家人為他舉行了沒有遺骨的葬禮……
加藤隆三木,生于日本東京。早年攻讀語言學、文學和歷史學,對中日兩國的歷史文化有很深造詣。東京大學大學院(相當于中國的研究生院士院)博士課程在讀期間,即開始投身中日經濟與文化交流,促成了很多大型交流活動的開展。喜好翻譯與寫作,譯著涉及文化、經濟、科技等領域,在中日兩國間從事投資貿易文化活動的幾十年里,足跡遍及中國和日本各地。現專職從事有關中日交流的創作活動,深受兩國同仁的贊揚和關注。
主要著作有《日本明治時期對中國借款》、《日中經濟‧人際交流年表》等。曾從事《無錫旅情》中文歌詞的翻譯,2010年因編譯《上海世博日本機器人秀》中文解說詞,受到日本廣播協會有關機構的嘉獎。
目錄
序章 春日歌垣
第1章 靈龜遣唐使
第2章 曲水賽詩歌
第3章 大和出少年
第4章 負笈渡唐
第5章 天下揚州
第6章 洛陽到長安
第7章 唐名仲滿
第8章 太學生活
第9章 結交王維
第10章 游學東都
第11章 榮中進士
第12章 賜名晁衡
第13章 秋風入洞房
第14章 行雲伏水
第15章 門下省
第16章 歸國何日
第17章 取道渤海
第18章 入秘書省
第19章 傾國妃子
第20章 送別贈裘
第21章 怛邏斯之戰
第22章 明州望月
第23章 贈劍王摩詰
第24章 踏上歸途
第25章 海上遇難
第26章 重返長安
第27章 隨駕西行
第28章 蜀郡造箭
第29章 收復長洛
第30章 迎使來唐
第31章 再任器械使
第32章 赴任安南
終章 明月不歸
後記
中日年號對照表(698年~780年)
第1章 靈龜遣唐使
第2章 曲水賽詩歌
第3章 大和出少年
第4章 負笈渡唐
第5章 天下揚州
第6章 洛陽到長安
第7章 唐名仲滿
第8章 太學生活
第9章 結交王維
第10章 游學東都
第11章 榮中進士
第12章 賜名晁衡
第13章 秋風入洞房
第14章 行雲伏水
第15章 門下省
第16章 歸國何日
第17章 取道渤海
第18章 入秘書省
第19章 傾國妃子
第20章 送別贈裘
第21章 怛邏斯之戰
第22章 明州望月
第23章 贈劍王摩詰
第24章 踏上歸途
第25章 海上遇難
第26章 重返長安
第27章 隨駕西行
第28章 蜀郡造箭
第29章 收復長洛
第30章 迎使來唐
第31章 再任器械使
第32章 赴任安南
終章 明月不歸
後記
中日年號對照表(698年~780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