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藍琉璃》全名為《醫學廣論藥師佛意莊嚴四續光明藍琉璃紫茉莉》,通常簡稱為《藍琉璃》,為清代著名藏醫學家第司‧桑杰嘉措所著,成書于17世紀中葉(1688—1689)。

《藍琉璃》在我國曾出版過藏文版和蒙文版,但未見有漢文版問世。本書稿為《藍琉璃》的第一部漢譯本,具有較高的民族醫學文獻價值。

該書主要內容是對宇妥‧元丹袞波所著的《醫學四續》(又稱《四部醫典》)從詞義到內容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詮釋,是一部《醫學四續》的通俗解釋本,且被公認為是《醫學四續》的最明確的標準詮釋本。全書分四大部分,內容分別論述了基礎理論、生理解剖、日常起居、疾病診斷、治則治法、方藥劑型和外治等。全書內容豐富,論述詳盡,不但具有文獻研究價值,也是一部很好的實用性醫學典籍。另外,本書除包括西藏本地的醫學外,還吸收了中醫和印度醫學以及西藏周邊各民族的醫學,除了主要內容是醫藥學外還包括了一些佛學哲理,故也是一部少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科技巨著。

本書可供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工作者參考閱覽。
 

目錄

禮贊
第一部 根本續詮釋
第一章 緣起緒論
第二章 綱目概論
第三章 生理病理
第四章 辨癥診斷
第五章 治療法則
第六章 樹喻品類
第二部 論述續詮釋
第一章 總訣論述
第二章 身體形成
第三章 人體的比象
第四章 人體的組織結構
第五章 人體的生理
第六章 人體的身業和分類
第七章 死亡的征兆
第八章 疾病的內因
第九章 疾病的外緣
第十章 發病的途徑
第十一章 疾病的特征
第十二章 疾病的種類
第十三章 日常的起居行為
第十四章 季節性的起居行為
第十五章 臨時性的起居行為
第十六章 飲食
第十七章 食物禁忌
第十八章 適量的飲食
第十九章 藥味和化味
第二十章 藥物的性效
第二十一章 藥物分類和劑型
第二十二章 醫療器械
第二十三章 疾病預防
第二十四章 直接診斷法
第二十五章 詭譎診斷法
第二十六章 取舍四邊診斷法
第二十七章 治法總則
第二十八章 特殊治法
第二十九章 兩種治法
第三十章 治法明敘
第三十一章 論醫生
第三部 秘訣續詮釋
第一章 請問要訣
第二章 隆病治法
第三章 赤巴病治法
第四章 培根病治法
第五章 合病培根瘀紫癥治法
第六章 一切內科疾病之病因未消化癥治法
第七章 痼疾痞瘤治法
第八章 浮腫病治法
第九章 水腫病治法
第十章 痼疾腎性水腫病治法
第十一章 痼疾消瘦癆治法
第十二章 熱癥的總治法
第十三章 消除誤診的寒熱關鍵
第十四章 熱癥的山原界轉折關頭
第十五章 未盛熱癥治法
第十六章 盛熱癥治法
第十七章 虛熱癥治法
第十八章 伏熱癥治法
第十九章 宿熱癥治法
第二十章 郁熱癥治法
第二十一章 擴散熱癥治法
第二十二章 紊亂熱癥治法
第二十三章 瘟病時疫治法
第二十四章 天花痘疹疫病治法
第二十五章 腸痧疫癘治法
第二十六章 喉蛾疔毒治法
第二十七章 感冒疫癘治法
第二十八章 頭部疾病治法
第二十九章 眼病治法
第三十章 耳病治法
第三十一章 鼻病治法
第三十二章 口腔病治法
第三十三章 癭疣治法
第三十四章 心髒病治法
第三十五章 肺病治法
第三十六章 肝病治法
第三十七章 脾病治法
第三十八章 腎病治法
第三十九章 胃病治法
第四十章 小腸病治法
第四十一章 大腸病治法
第四十二章 男性隱疾治法
第四十三章 女性隱疾治法
第四十四章 雜癥喑啞癥療法
第四十五章 胃呆癥治法
第四十六章 煩渴癥治法
第四十七章 呃逆癥治法
第四十八章 哮喘癥治法
第四十九章 絞痛癥治法
第五十章 蟲病治法
第五十一章 吐逆癥治法
第五十二章 泄瀉癥治法
第五十三章 便秘治法
第五十四章 泌尿病治法
第五十五章 尿頻治法
第五十六章 地方熱瀉病治法
第五十七章 痛風治法
第五十八章 風濕治法
第五十九章 黃水病治法
第六十章 神經病治法
第六十一章 皮膚病治法
第六十二章 零星小病治法
第六十三章 自發瘡治法
第六十四章 痔瘡治法
第六十五章 丹毒治法
第六十六章 穿潰瘡治法
第六十七章 淋巴病治法
第六十八章 疝氣治法
第六十九章  瘡治法
第七十章 會陰瘺管治法
第七十一章 小兒保養法
第七十二章 小兒病治法
第七十三章 小兒邪魔病治法
第七十四章 婦科主要病治法
第七十五章 婦科具體病治法
第七十六章 婦科普通病治法
第七十七章 天煞邪魔病治法
第七十八章 瘋癲癥治法
第七十九章  病治法
第八十章 凶曜癥治法
第八十一章 龍魔癥治法
第八十二章 傷瘡總治法
第八十三章 頭部創傷治法
第八十四章 頸項創傷治法
第八十五章 上下體腔創傷治法
第八十六章 四肢創傷治法
第八十七章 合成毒癥治法
第八十八章 轉化毒癥治法
第八十九章 天然毒癥治法
第九十章 返老
第九十一章 補陽
第九十二章 婦女不孕癥治法
第四部 後續續詮釋
第一章 脈診
第二章 尿診
第三章 湯劑
第四章 散劑
第五章 丸劑
第六章 藥糊劑
第七章 藥酥油
第八章 煆灰劑
第九章 浸膏劑
第十章 藥酒
第十一章 珍寶方劑
第十二章 草藥配方
第十三章 油脂療法
第十四章 瀉藥方劑
第十五章 催吐方劑
第十六章 滴鼻方劑
第十七章 緩導方劑
第十八章 猛瀉灌腸方劑
第十九章 清脈利尿法
第二十章 放血療法
第二十一章 火灸療法
第二十二章 罨敷療法
第二十三章 藥浴療法
第二十四章 涂搽療法
第二十五章 穿刺療法
第二十六章 總述要義
第二十七章 善事概述

譯後記
 

《藍琉璃》由西藏五世達賴時期的攝政王第司‧桑杰嘉措(1653~1705)編著,是藏醫學經典著作《醫學四續》(《四部醫典》)的權威性標準注釋本。

《醫學四續》由8世紀末西藏著名藏醫學家宇妥‧元丹袞波所著,全稱《甘露精要八支密秘訣竅續》,藏名通稱《據悉》。全書分“根本部”“論述部”“秘訣部”“後續部”四部分,故名《醫學四續》。本書對藏醫學的基礎理論、起居保健、飲食宜忌、人體解剖和生理、疾病診斷和治療、藥物方劑和醫療器械,以及醫者的道德準則等,均作了全面論述,被視為藏醫學的經典著作和奠基之作,也成為歷代藏醫教育的基本教材。為了便于記誦和傳承,本書用詩體韻文的偈頌體寫成。由李永年先生翻譯成漢文的1983年版《醫學四續》,即為九字一句的詩歌體。

由于《醫學四續》特殊的學術地位,後世的研究和注釋很多,特別是12世紀宇妥‧元丹袞波的13代孫宇妥薩瑪‧元丹袞波(小宇妥)對《醫學四續》作了精心注釋和修訂,世稱《親注醫學四續》。16世紀藏醫南方學派代表人物宿喀‧洛哲杰布(1509~1572)將《醫學四續》又作了精心注疏,著成《祖先口述》一書,成為當時《醫學四續》最權威的注釋本,至令仍有很大影響。同時,宿喀將《醫學四續》在南山扎塘地區木刻印刷出版,使《醫學四續》 -書由手抄本歸于定型,世稱《醫學四續》扎塘版。

但隨著藏醫學的不斷發展和臨床經驗的日益豐富,更出于藏醫教學的需要,第司‧桑杰嘉措根據自己的深入研究和臨床實踐,在《親注醫學四續》《祖先口述》及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于1687年用通俗文體重新注疏,編著成《醫學四續‧藍琉璃》一書,篇幅比《醫學四續》多出一倍。由于本書注釋準確詳盡,文字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精煉,避免了原書古奧難懂和詩韻體帶來的表述不明確,被後世推崇為《醫學四續》最優秀、最準確、最實用的注釋本,也成為後代藏醫的權威教材和必修課本。

藏醫學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民族醫學的重要代表,在世界傳統醫學中具有廣泛影響。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藥衛生事業中,國家“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其保障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繼承和發展藏醫學,首先要做好發掘、整理並漢譯醫學古典文獻的工作。自1978年以來,藏醫學、藏藥學的古籍如《醫學四續》《晶珠本草》《月王藥診》均以現代版本整理出版並譯成漢文,從而為藏醫學的繼承發展,為各族人民了解藏醫藏藥和應用藏醫藏藥,為藏醫學的國內外交流擴大了基礎。但是,藏醫學的重要著作《藍琉璃》漢譯本卻一直未能出版。筆者曾經在10多年前就呼吁《藍琉璃》盡快漢譯出版,並得知青海民族學院毛繼祖教授正著手漢譯,可惜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遲遲未能出版。今《藍琉璃》漢譯本終于歷盡坎坷,出版問世,必將大大有利于藏醫教學,使漢族和其他不懂藏文的學生都能依此為教材,直通《醫學四續》和藏醫學基礎理論;必將大大有利于藏醫臨床,因為它比《醫學四續》原著更加實用;必將大大有利于科學研究,它提供了藏醫學既古典又通俗具體的學術素材;必將大大有利于學術交流,成為藏醫學與其他學科交流的橋梁;必將大大有利于藏醫學的普及,方便不懂藏文的讀者學習和研究之用。

譯者毛繼祖教授畢業于西北民族學院藏語系,長期在青海民族大學任教,藏文功底深厚,對藏文化了解較深,特別是他與人合作翻譯過《醫學四續》《晶珠本草》和《月王藥診》,對藏醫學的漢譯具有豐富知識及經驗,譯文的信、達、雅均有可靠保證。由于《藍琉璃》本身的權威性、綜合性、豐富性,譯者在漢譯過程中,忠于《醫學四續》原著,忠于《藍琉璃》原著,參照《祖先口述》的注疏,多方對比,譯文更為準確。

目前,漢譯本的《醫學四續》已有3種,即李永年的偈頌體本,馬世林、羅達尚、毛繼祖、王振華的散文本和李多美本。《晶珠本草》及其他藏醫藥重要著作也已陸續整理和漢譯出版,《藍琉璃》的漢譯出版雖然滯後,但具有“後來居上”的優勢。因此,筆者對《藍琉璃》漢譯本的出版更覺驚喜,並為之序。

諸國本
2011年3月于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