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藍皮書‧上海傳媒發展報告︰全媒體傳播推動城市創新與發展(2012版)》為第一本上海傳媒藍皮書。在全球視野下研究上海傳媒發展態勢和社會影響,對上海傳媒進行宏觀的掃描分析和微觀的解剖歸納。
以“全媒體傳播推動城市創新與發展”為主題,實證研究了全媒體傳播對推動城市轉型、促進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實力具有的弓I擎作用。
匯聚資深傳媒精英、研究專家的觀察和思考,掌握上海傳媒最新權威數據,追蹤上海傳媒產業發展現狀,從傳媒形態、業態和生態多個角度,探析上海傳媒全媒體創新與轉型。
關注2011年重大輿論事件、媒體熱點、傳媒政策、產業格局,對上海廣電體制改革、報業轉型、三網融合、IPTV發展等重點領域進行深入分析。
考察全媒體時代傳媒與社情民情輿情的關系,對輿論新格局的轉變與重構進行深度解讀。
強熒,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新聞從業30余年,新聞類著書12本。上海市第八次黨代會代表,上海市領軍人才。
1995年獲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1998年獲“中國報刊之星”稱號,2001年獲上海第三屆“範長江新聞獎”,數十次獲中國新聞獎和上海新聞獎。
1986年實地采訪長江漂流,著書《最後的征服》;1990年,騎摩托車沿絲綢之路探險,撰寫《摩托西行5000里》;1993年,歷時60天,徒步1500公里,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發表79篇《死亡之海探險手記》;1994年,深入廣西九萬大山原始森林尋找野人,發表《九萬大山找野人》系列報道;1999年,冒著暴風雪攀登博格達雪山,連續發表《博格達夜話》、《跨越博格達》、《博格達風格》;2001年,參加北京--莫斯科中國志願者申奧遠征車隊,歷時34天,駕車跨越歐亞大陸和西伯利亞,行程1.2萬公里,著書《遠征俄羅斯》;2002年,參加中國第19次南極科考隊,歷經4個多月,行程4萬多公里,著書《茫茫南極路》;2004年7月,加入中國北極科考隊,創立北極黃河站,發表《北極特快》系列報道;2005年6月,駕車穿越絲綢之路、羅布泊、帕米爾高原.發表《新絲綢之路》系列報道;2005年4~8月,策劃並參與“重走抗戰路”,合著《文匯號重走抗戰路》。
在新聞實踐中,埋頭于采訪第一線,親身體驗出租車司機、巡警、殯葬工、賣報人、保險推銷員等普通勞動者生活,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體驗式報道。
1994年,上海市記協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強熒“死亡之海”紀實攝影展》,8天中有10萬人次參觀。此後,上海拍賣行為強熒作品舉行專場義拍,義拍所得捐贈給上海市記協,創立“強熒風險新聞獎”,定期表彰一批敢于冒風險采訪的新聞記者。
2003年1月,在南緯72度56分30秒、東經75度16分39秒親自發現外星隕石,成為中國發現南極隕石第15人,國家極地辦和中國極地研究所命名這塊隕石為“強熒GRV021604”。
焦雨虹,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文學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媒介與傳播,文化創意產業。世界華文文學協會會員。廣州市作協會員。參與多個國家級、省部級項目,並撰寫研究報告,發表多篇跨學科學術論文,出版數部相關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