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010年的復蘇之後,2011年的世界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的跡象,經濟增長的動力開始下降。發達國家面臨非常嚴峻的失業挑戰,主權債務危機的升級和流動性陷阱也大大壓縮了財政與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增加了誘發貿易、投資和金融保護主義的風險。受發達經濟體持續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新興經濟體在面對資本流入和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又受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拖累以及貨幣升值的挑戰,再加上未來國際資本流動方向、規模和速度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政策面臨兩難。G20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能否在治理全球失衡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伴隨著國際金融市場震蕩頻發、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乏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波動以及社會動蕩的加劇,2011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經歷了2010年的復蘇之後,2011年的世界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的跡象,經濟增長的動力開始下降。
☆發達國家面臨嚴峻的失業挑戰,主權債務危機的升級和流動性陷阱也大大壓縮了財政與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增加了誘發貿易、投資和金融保護主義的風險。
☆新興經濟體在面對資本流入和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又受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拖累以及貨幣升值的挑戰,再加上未來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規模和速度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政策面臨兩難。
☆伴隨國際金融市場震蕩頻發、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乏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波動以及社會動蕩的加劇,2012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王洛林︰男,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曾任廈門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世界經濟、宏觀經濟和金融等。代表性作品有︰《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主編)、《關于國有外貿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幾個問題》(1995)、《日元貶值及其對亞洲經濟的影響》(1999)、《日本的通貨緊縮性經濟危機》(2000)、《日本金融考察報告》(2001)、《未來50年——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2002)、《後發地區的發展路徑選擇》(2002)、《中國西部大開發政策》(2003)等。
張宇燕︰男,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曾先後就讀于北京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等。著有《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1992)、《國際經濟政治學》(2008)、《美國經濟論集》(2008)等。
孫杰︰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金融.公司融資和貨幣經濟學。著有《貨幣和金融︰金融制度的國際比較》(1998)、《匯率與國際收支》(1999)和《資本結構、治理結構和代理成本︰理論、經驗和啟示》(200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