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詩多沉郁綺麗,猶如一幅幅濃墨重彩的油畫,具有強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他的兩部最重要的詩集《紅燭》《死水》是他思想和藝術風格不同發展階段的產物,單從藝術手法來看,《死水》要比《紅燭》更為成熟,但兩部詩集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操是一致的。
《紅燭》中的詩多創作于詩人留美期間。整體上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表達在異國他鄉的孤寂,或抒發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在這部詩集中,詩人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調和氣質。
《死水》中的詩多創作于詩人回國之後。在國外時對祖國的熱切期望與回國之後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面對如此種種,詩人不由得抒發起對祖國命運的憂慮與關切。在這部詩集中,詩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構思來凸顯詩的神韻,以鮮明的對比來加強詩的情感力量,同時他還十分注重新詩的格律化,這一點對後起詩人也產生了廣泛影響。
聞一多,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12年考取北京清華學校,曾任《清華周報》編輯、《清華學報》學生部編輯,發表舊體詩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詩《西岸》發表,以後連續發表新詩。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1925年5月回國後,先後在多個大學任教。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此後致力于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爆發後,積極投身于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洪流中。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發表《最後一次講演》,抨擊國民黨,當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李怡,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文化遺產與文化互動研究基地教授,中國聞一多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黃菊,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在職博士,西南大學講師,主要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與抗戰大後方文學。
黃菊,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在職博士,西南大學計量,主要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與抗戰大後方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