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秋,我上大四,學完基礎課,可以自由選課了。在眾多科目中,我選了孫靜先生的《陶淵明研究》。還在大二,學習游國恩等先生所纂《中國文學史》魏晉南北朝部分時,我就欽仰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而這一編的主要執筆者,就是孫先生。《陶淵明研究》的上課地點,在未名湖畔綠蔭掩映的第一教學樓。上課時,先生神情從容,音調紓緩。陶氏那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高蹈者形象,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世界,那包蘊著理想生活境界和人生哲理的田園詩境,在黃葉飄灑的秋天、白雪紛飛的冬日,伴隨著先生的音容,融入了我的靈魂,也影響了我後來的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