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似乎處于醫療保健體系的兩端。美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擁有更高的國民收入和極為高昂的醫療支出,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則有著較低的醫療支出和較高的社會需求。人們也許會認為這兩個國家無法相互借鑒。
然而,美國和中國卻被相似的醫療衛生問題所困擾。兩國的個人醫療支出都大大超出了多數人的承受範圍。兩國的醫療體系雖然各具優勢,但都在某些領域里顯現了體制上的缺陷。同時,兩國存在的社會、自然與經濟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與長壽。
因此,美國與中國正各自進行著基礎性的醫療改革。在美國,國會于2010年初通過立法為全民醫保的實現提供了路徑,也為醫療成本的節約帶來了希望。中國政府于2009年頒布的改革綱要則旨在改善醫療可及性並降低費用,解決人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隨著,中國與美國在各自改革上的努力,它們將可以從對方身上學習借鑒很多東西。
撰寫本書的目的原本是為美國的醫療改革辯論提供一些建議。它幾乎是在人們的絕望中誕生。在我寫本書時,人們對于醫療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感到極為困惑。對此我在書中提出了若干重要的觀點︰我們的醫療體系在某些方面極為出色,但在另一些方面卻堪稱失敗;在醫療保健上的巨額開銷並非問題的根源,而真正的癥結是我們從中得到的價值太少;醫療報銷制度的實施規則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全民醫保與成本節約可以在同一個醫療系統中共存,等等。
在本書出版後,美國的醫療改革辯論基本上是按照書中所闡述的方向進行的。這一過程的頂點即是最近被寫入法律的《患者保護與可負擔醫療法案》,該法案為全民醫保與醫療支付體制的重大變革打下了基礎。我希望本書為該法案的通過起到推動作用。
每一個作者都會擔心他們的著作隨著時間的流逝或環境的轉換而變得不合時宜。值得欣慰的是,現在我反觀此書時發現書中的主題依然與現實相關。盡管重大的醫療改革已經獲得通過,美國依然會面臨“成本一質量一覆蓋”的權衡問題。我們還要繼續在此問題上做出長期的努力。
我很高興中國人民覺得本書對他們能有所幫助。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醫療改革的實施,美國在這方面的成功與失敗都將成為中國可以借鑒的經驗。如果這本書能夠引導中國的醫療改革討論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將不勝榮幸。
大衛‧M.卡特勒
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