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麓學術文集

陳旭麓學術文集
定價:330
NT $ 287
  • 作者:陳旭麓
  • 編者: 周武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103704
  • ISBN13:9787208103702
  • 裝訂:425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思勉文庫」系華東師范大學人文學科部分著名學者的著作選輯,文庫的選編由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持。收入「思勉文庫」的著作盡管研究的角度不同、對象各異,但都在不同的意義上展現了歷史衍化與邏輯脈絡的統一。

《陳旭麓學術文集》為叢書之一,由陳旭麓編著。入選文章則以先生晚年學術論著為主,兼顧先生此前各時期的代表作,並按總論、專題、人物、序言與書評厘為四輯,每篇文章文末注明發表時間。

陳旭麓(1918-1988),湖南雙峰人。1943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文學院歷史社會學系。曾任大夏大學副教授。建國後,歷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研究生處處長、副教務長、教授,《辭海》編委會委員及分科主編,中國現代史研究會第一、二屆副會長。曾發表科研論文一百余篇,著有《辛亥革命》、《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合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主編《中國近代史叢書》、《中國近代史詞典》,著有《陳旭麓文集》。
 

目錄

關於近代史線索的思考
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與賣國
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
論革命派與立憲派的同一性
略論演化中的中國近代文化
對於中國革命史的懸想
秘密會黨與中國社會
農民起義與人口問題
歷史·傳統·現代化——答記者問
辨「夷」、「洋」
論「中體西用」
台灣建省與洋務派
戊戌時期維新派的社會觀——群學
「戊戌」與啟蒙
庚子與辛丑
清末的新軍與辛亥革命
清末革命黨人的紀年
說「海派」
論龔自珍思想
┅┅
編後記
 

「思勉文庫」系華東師范大學人文學科部分著名學者的著作選輯,文庫的選編由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持。

華東師范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20年代,其前身包括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等高校,80多年來,這里先後匯聚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建樹與學術影響的學者,如呂思勉、施蟄存、馮契、徐震 、許傑、吳澤、王元化、蘇淵雷、陳旭麓、李平心、戴家祥等。在幾代學者的前後傳承中,華東師范大學不僅在人文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引人矚目的學術研究成果,而且逐漸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學術傳統,其特點包括:注重學術積累、鼓勵創造性思考、倡導嚴謹的學風、貫通中西之學,等等。收人文庫的學術著作,從不同側面體現了以上傳統,其作者既是華東師范大學人文學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又在相關學術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文庫中的著作跨越了20世紀的前半葉與後半葉,它們融人於學界的過程,與中國現代學術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呈現某種同步的形態。從中國現代學術的演化看,近代以來,中西之學的相遇已經成為一個基本的歷史現象:二者的聯系首先不是一個應當不應當的問題,而是一個事實的問題。在近代以前,中西之學是在相對獨立的形式下展開的;除了明清之際等短暫的、零星的接觸之外,二者沒有實質性的交流。但到了近代後,情況有所改變,西學的東漸以及中學對此所作的各種回應,已成為中國學術發展無法回避的歷史背景。事實上,隨著西學的東漸及中西之學的相遇,西學為中國學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參照背景和視域,並在實質的層面與形式的層面使其不斷取得新的形態,後者同時從另一個方面展示了中國學術的開放性。20世紀初,王國維曾提出「學無中西」的觀念,收入文庫的著作,也體現了類似的視域,其中凝結的研究成果,則從不同的方面為中國現代學術的發展注入了實質的內容。

在寬泛的意義上,學術思想演進的歷史呈現為二重形態:它既以編年意義上的歷史為其表現形式,又體現於具有內在思想關聯的邏輯脈絡之中。邏輯脈絡中的歷史展示的主要是學術思想演化過程中的內在條理、內在秩序和內在的邏輯關系,編年意義上的歷史則主要表現為學術思想史上各種體系之問的先後發生、前後相繼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可以用描述的方式加以把握。當然,邏輯脈絡中的歷史與編年意義上的歷史並非互不相關,事實上,二者是同一思想演化歷史過程的不同面向。

與學術思想史的以上區分相應,從研究方式上看,可以區分兩種進路,其一側重於歷史考察,其二則更多地指向理論的闡釋。理論的闡釋主要以思想的內在邏輯關系作為出發點,側重於揭示思想衍化的內在脈絡。作為研究方式,理論的闡釋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就特定的思想系統而言,理論的闡釋主要在於揭示、把握一種學說系統的主導原則與觀念,並進一步分析這個主導的觀念和其他相關論點之間的關系。在考察、梳理具體的思想系統時,理論的闡釋的方式側重於把某一思想系統的多方面的內容歸屬主導的原則,或者說,將一種體系的不同內容納入其主導脈絡或主導原則。以理論的闡釋為方式,體系中的多重思想趨向,往往被置於同一主導原則或宗旨下加以理解;體系之中各種觀念之間的聯系,也每每被視為主導原則的體現或邏輯展開。從不同的學說體系之間的關系來看,理論的闡釋的方式更多地側重於揭示各個體系之間內在的共同趨向、思想脈絡、邏輯關系,等等。

與理論的闡釋相對的是歷史考察的方式。歷史考察以思想史上具體的思想情景作為出發點,更多地關注一個思想體系自身的多重性和多方面性,包括思想可能具有的內在張力。在確認思想體系內含多方面性、多重性的同時,歷史考察進一步試圖從不同的側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如果存在內在張力,則具體考察這種張力對體系的內在影響以及它形成的內在根源,等等。同時,它又更為關注思想發生的歷史背景,注重考察一種具體的學說系統與一定時代的社會歷史背景之間的關系。此外,它也注意從經驗的層面上考察制約思想體系的多重因素,包括生活處境等對思想家思想演化過程的影響。質言之,歷史考察的方式更多地表現為將思想體系還原到它所處的具體歷史背景(具體的思想史情境)中,由此再現其具體性、多樣性和豐富性,並對這種具體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形成的根源給予歷史的解釋。

從學術思想史研究來看,理論的闡釋的方式和歷史考察的方式都不可或缺,如果忽視理論的闡釋的方式,僅僅專注於歷史考察,往往會使思想史研究流於對一些枝節的瑣碎關注,把注意之點主要放在那些思想史上的個別、特殊的細節,而難以真正把握思想演化過程所具有的內在的邏輯關聯與脈絡,這樣的思想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容易變成材料的羅列或單純的語境分析。反之,如果僅僅關注理論的闡釋的方式,而忽視歷史考察的方式,思想史研究往往會忽略思想演化過程本身所具有的豐富而具體的內容,將思想史化為抽象的概念演化過程,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就會有意無意地略去思想史本身所具有的多方面的豐富規定,使之成為一種抽象、空洞的邏輯框架。

進而言之,歷史考察與理論闡釋之間關系,同時涉及歷史的回溯與理論建構的互動。學術思想史的研究不僅僅是一個就史論史或為歷史而歷史的過程,在更深的層面,它同時也與我們今天的理論建構和理論思考相聯系。從歷史上看,每一個時代有原創性的學者,總是在回顧、總結以往學術思想成果之後,進而提出他們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歷史的敘述之上;而學術思想史的研究,則為這種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思想的資源。不難看到,在歷史的考察與理論的闡述以及理論的建構之間,存在著積極的互動過程。當然,在具體的研究中,二者可以有所側重,但有所側重不能理解為彼此划界,史與思無法截然分離。

收入「思勉文庫」的著作盡管研究的角度不同、對象各異,但都在不同的意義上展現了歷史衍化與邏輯脈絡的統一。從中,我們既可以感受歷史的深沉,也不難領略思想的睿智。在學術進路上,文庫中的著作固然存在不同側重:一些主要以歷史源流的疏通為指向,另一些則更多地關注於理論的闡釋或理論的構建,但這種不同的側重,又基於史與思的統一這一共同的基礎。要而言之,以「學無中西」、「史」「思」的統一為視域,文庫中的學術著作既展示了富有個性的理論品格,又蘊含了深厚的學術積累意義,由此,它們也在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上留下了難以抹去的思想印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