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清古鑒》是一部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共40卷,附錄《錢錄》16卷。收商周至唐代銅器1529件(包括銅鏡),而以商周彝器為多。本書仿效《考古圖》、《宣和博古圖》體例薈輯成編。書中每器繪制一圖,圖後以楷書系說;圖繪精審,毫厘不失,器物的方圓圍徑、高廣輕重記載詳明,對古器物的銘文均鉤摹注釋。由于本書所收器物一向深藏清宮,且數量很大,對研究古代青銅器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目錄
西清古鑒上論
西清古鑒職名
西清古鑒跋
西清古鑒總目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西清古鑒職名
西清古鑒跋
西清古鑒總目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序
清王朝經過了康熙的一統天下,雍正的經濟發展,加之乾隆的文治武功,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繁榮,史稱【康乾盛世】。正是在此背景下,有著儒雅皇帝之稱的乾隆特別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在他的推進和直接干預下,當時的文化界做了幾件意義重大的編撰工作,一是編撰大型典志書《續通典》、《續通志》和《續文獻通考》;
二是在全國範圍內征集圖書,以著名文人紀昀等人為總纂官,組織了包括戴震、姚鼐和王孫念等著名的經史學家在內的三百六十余人,歷時十五年,編寫多達三萬六千卷的叢書《四庫全書》,可謂集我國古籍之大成;
二是分別編纂《秘殿珠林》和《石渠實笈》,前者著錄內府各宮殿所藏道釋書畫,後者則著錄內府所藏非宗教題材書畫。此後又陸續編纂了《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和《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三編。這幾部書為後世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書畫資料,對研究畫史、考證法書名畫的流傳和鑒定,均有重要價值;
四是先後編纂了《西清古鑒》、《西清續鑒甲編》及《西清續鑒乙編》,前二書收錄了清宮內府所藏商周到唐代的青銅器、璽印、錢幣等,《西清續鑒乙編》則主要是收錄盛京(今沈陽》清故宮所藏商周至唐代的青銅器。此外,還將藏于寧壽宮之商周至唐代的銅器另編為《寧壽鑒古》(亦名《寧壽古鑒》》。因為此四書收錄內容及編纂體例相同,故也被通稱為《西清四鑒》;或《乾隆四鑒》。
《西清古鑒》編定于清官南書房,南書房在干清官西南,又稱西清,書因此而得名。全書共四十卷,收錄商周至唐代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另附《錢錄》十六卷。此書體例摹仿《宣和博古圖》,每卷先列器目,按器繪圖,後有圖說,並注明尺寸,如有銘文,則附銘文摹本並加考釋。書中所收的部分青銅器,此後未見于其它著錄,其器形、銘文等資料僅存于《西清古鑒》,故其資料價值彌足珍貴。如《西清古鑒》著錄有一件班簋(當時稱毛伯彝》,銘文長達一百九十五字,記錄了周王命毛伯伐東國之事。此簋的器形從未見于其它著錄,一九七二年北京市從廢銅中揀選到其殘片,因原器僅存一半,修復時就是參照《西清古鑒》上詳細的尺寸記錄和圖像數據才得以修復,特別是圖像上這件簋有四足,但征集到時四足已全被毀棄,只能憑借圖像復原。
囿于當時的鑒賞能力和認知水平,清官收藏品中混入一些仿制或偽作的青銅器,它們不可避免地也被收錄于《西清古鑒》之中。上世紀二十年代,容庚先生參加了當時古物陳列所的古物鑒定委員會對清官所藏器物的鑒定工作,在此基礎上, 一九二九年他在《燕京學報》第五期上發表了《西清金文真偽存佚表》 一文,對『四鑒』所收銅器,特別是銘文的真偽列表詳述,在當時對識別清官所藏銅器銘文的真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後容庚先生在其著作的《商周彝器通考》 一書中,對部分銅器的真、疑、偽做了修訂。 一九六二年容庚先生在《學術研究》第二期上發表了《清代吉金書籍評述》 一文,其中分別對『四鑒』的編排、繪圖、摹拓、釋讀等各方面的優劣,做了比較詳細的評介,並對其中的一些謬誤做了糾正。容庚先生原準備繼續修訂《西清金文真偽存佚表》,然終未能如願。
容庚先生的高足劉雨,長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編撰了《乾隆四鑒綜理表》 一書,並于一九八九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在書中的前言部分,劉雨先生論述了『四鑒』的『書名的來由』、『成書的時間』、『作者』、『版本』及『學術價值』等問題,是我們認識和了解『四鑒』最重要的一篇論文。該書以表格形式將『四鑒』所收銅器按金石學傳統的分類法為序,逐一列表注釋。對其老師容庚的一些辨偽意見作了修訂,並對一些器物的真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此外,劉雨在《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上發表了一篇穴跋考古研究所藏彩繪本《西清古鑒》》,比較了彩繪本與其它版本之間的優劣及繪圖與釋文等內容上的區別,此文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西清古鑒》的版本之別,也可校勘各版本之間在圖像或釋文間的一些差別。直到最近,劉雨還在其新編著的《近出殷周金文集錄二編》的前言中,對《西清古鑒》著錄的一件青銅鴛的時代和銘文的真偽提出自己最新的認識和意見。
我們現在重讀或使用《西清古鑒》,容庚和劉雨兩位先生關于『四鑒』的研究應該是必須參考的文章。另外『四鑒』中著錄的青銅器除部分佚失外,大部分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部分分散于各公私收藏機構。
《西清古鑒》編定于清官南書房,南書房在干清官西南,又稱西清,書因此而得名。全書共四十卷,收錄商周至唐代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另附《錢錄》十六卷。此書體例摹仿《宣和博古圖》,每卷先列器目,按器繪圖,後有圖說,並注明尺寸,如有銘文,則附銘文摹本並加考釋。書中所收的部分青銅器,此後未見于其它著錄,其器形、銘文等資料僅存于《西清古鑒》,故其資料價值彌足珍貴。如《西清古鑒》著錄有一件班簋(當時稱毛伯彝》,銘文長達一百九十五字,記錄了周王命毛伯伐東國之事。此簋的器形從未見于其它著錄,一九七二年北京市從廢銅中揀選到其殘片,因原器僅存一半,修復時就是參照《西清古鑒》上詳細的尺寸記錄和圖像數據才得以修復,特別是圖像上這件簋有四足,但征集到時四足已全被毀棄,只能憑借圖像復原。
囿于當時的鑒賞能力和認知水平,清官收藏品中混入一些仿制或偽作的青銅器,它們不可避免地也被收錄于《西清古鑒》之中。上世紀二十年代,容庚先生參加了當時古物陳列所的古物鑒定委員會對清官所藏器物的鑒定工作,在此基礎上, 一九二九年他在《燕京學報》第五期上發表了《西清金文真偽存佚表》 一文,對『四鑒』所收銅器,特別是銘文的真偽列表詳述,在當時對識別清官所藏銅器銘文的真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後容庚先生在其著作的《商周彝器通考》 一書中,對部分銅器的真、疑、偽做了修訂。 一九六二年容庚先生在《學術研究》第二期上發表了《清代吉金書籍評述》 一文,其中分別對『四鑒』的編排、繪圖、摹拓、釋讀等各方面的優劣,做了比較詳細的評介,並對其中的一些謬誤做了糾正。容庚先生原準備繼續修訂《西清金文真偽存佚表》,然終未能如願。
容庚先生的高足劉雨,長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編撰了《乾隆四鑒綜理表》 一書,並于一九八九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在書中的前言部分,劉雨先生論述了『四鑒』的『書名的來由』、『成書的時間』、『作者』、『版本』及『學術價值』等問題,是我們認識和了解『四鑒』最重要的一篇論文。該書以表格形式將『四鑒』所收銅器按金石學傳統的分類法為序,逐一列表注釋。對其老師容庚的一些辨偽意見作了修訂,並對一些器物的真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此外,劉雨在《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上發表了一篇穴跋考古研究所藏彩繪本《西清古鑒》》,比較了彩繪本與其它版本之間的優劣及繪圖與釋文等內容上的區別,此文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西清古鑒》的版本之別,也可校勘各版本之間在圖像或釋文間的一些差別。直到最近,劉雨還在其新編著的《近出殷周金文集錄二編》的前言中,對《西清古鑒》著錄的一件青銅鴛的時代和銘文的真偽提出自己最新的認識和意見。
我們現在重讀或使用《西清古鑒》,容庚和劉雨兩位先生關于『四鑒』的研究應該是必須參考的文章。另外『四鑒』中著錄的青銅器除部分佚失外,大部分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部分分散于各公私收藏機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