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替張騫立傳,但卻把張騫如何率領使團順利到達烏孫,又到了大宛,他的隨員將西域的葡萄、苜蓿引入漢朝,成功鑿通了絲綢之路等經歷,全記錄在《大宛列傳》里。
張騫的游蹤完全突破了漢朝人的地理知識圈,開闢了一片新天地——西域。
導讀者葛劍雄教授認為張騫這個人物他忠于國家,一心建功立業,膽子大,想象力豐富,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善于用人,愛護下屬。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像張騫這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後繼無人的原因,是由于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鄉土觀念,形成安土重遷的習俗;“夷夏之辨”民族的優越感,以及中央集權體制,控制人民行動自由產生的負面影響,導致缺乏外向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可以把張騫的成就看成一個時代的產物,在他背後有著無數的無名英雄促成這個劃時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