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開始至今,漢語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工作已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在國內,普通話成為各民族之間重要的交際工具。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高新科技迅猛的發展中,普通話正發揮着極其重要的社會作用。在國際上,普通話已成為世界各國之間高層訪談、貿易往來、信息交流的紐帶和橋梁,並在「多元並存,相互融匯」的世界文化大潮中顯示了其重要意義。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提高國民普通話水平,加強國民口語表達素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冶煉教師的「熔爐」——師范院校,大力推廣和普及規范化的普通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加強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1991年下發的教辦[1991]522號文件規定,各級各類師范院校都要開設普通話課程。隨后,原國家教委決定把普通話課程改為教師口語課程,並於1993年3月8日正式頒布了《師范院校「教師口語」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標准》中,把「普通話訓練」作為教師職業口語訓練的基礎內容,貫穿於課程的始終。「一般交際口語訓練」作為師范生人際交往基本能力的輔助訓練,是普通話訓練的繼續和深化。「教師職業口語訓練」是普通話訓練和一般交際口語訓練的擴展和提高。
根據《標准》,針對不同方言區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實際,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
全書分上、下兩編內容。上編為普通話訓練部分,包括普通話及語音概述、聲母及其辨正訓練、韻母及其辨正訓練、聲調及其辨正訓練、語音流變及其訓練、朗讀訓練、命題說話訓練、普通話水平綜合訓練等內容。這部分內容按照「理論要點——難點分析——單項訓練——綜合訓練」的體例編寫。通過各章的教學和訓練,使師范生熟練地發准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具備一定的方言辨正能力;掌握語音流變的規律;掌握基本的朗讀技能;掌握命題說話的類型及基本技能。努力做到發音准確、朗讀流暢、說話得體。從而增強師范生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使不同方言區的地方普通話逐漸向標准普通話靠攏,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