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我國的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神奇的想象、精彩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為後人所嘆服。和《紅樓夢》不同,《西游記》的續書很少,著名的也就是三種——《後西游記》、《西游補》、《續西游記》。
《後西游記》四十回(不題撰人),講述花果山又蹦出一個小石猴——孫履真,他一樣大鬧天宮,自號齊天小聖,後來孫大聖收服了小石猴。恰逢唐憲宗崇佛,靈山師尊告訴唐僧和悟空,當年他們只求得真經,但沒有一並帶走真解。于是大顛和尚志願求解。他帶著孫小聖、豬八戒的兒子豬一戒、沙彌一同遠赴靈山。其故事大體模仿《西游記》。
董說的《西游補》(十六回)則從唐僧師徒三借芭蕉扇切入,描繪了一個奇幻的世界,作者以荒誕的情節隱寓著對現實的譏諷,細節傳神,風格奇幻,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古典小說。但嚴格意義上說,此書並非續書,只是以《西游記》的一個情節為由頭,別開生面,另成一書。
《續西游記》則是嚴格意義上的續書。書敘唐僧師徒自東土到西域,歷時十四載,遭受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如來佛祖生怕悟空、八戒、沙僧返回途中還會傷害生靈,就收走了三人的兵器。因為悟空一口氣數出八十八種機心,如來怕他機心頓起,存了不靜之念,最後惹出種種邪魔妖孽.又考慮三人兵器已無,就派比丘到彼僧、優婆塞靈虛子暗中保護師徒四人回歸東土。
一路上,師徒四人歷經種種磨難,諸如蠹魚妖、虎威魔王、獅吼魔王搶經,八百里山林八處妖魔阻攔等等。唐僧師徒遇妖斗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經平妖里、西涼女國、百子河、通天河、車遲國、元會縣、智淵寺、大光禪林,通過烏雞國返回東土。最後,師徒四人奉如來敕命,至靈山同證佛位,終成正果。
書中情節大多和《西游記》相承,所以讀來也沒有陌生之感。唐僧依然端正,但性格開朗了不少,高興起來還會吟誦小詩;沙僧一如既往沉默寡言;八戒還是貪嘴,並為此不止一次吃盡苦頭;而主人公孫悟空,因為少了如意金箍棒,只能靠一條普通的禪杖,苦苦掙扎,只能用他那精靈古怪的機心,和各種各樣的妖魔相斗,很多時候不得不靠到彼僧、靈虛子相助,少了幾分叱 風雲的豪邁,也多了些佛家子弟的風采。
《續西游記》作者無考,清人袁文典在《滇南詩略》中說到明人蘭茂有《續西游記》,清人毛奇齡在《西河文集》中提及季跪“向之所為《續西游》者”,但均無證據表明與本書有關。
這次校點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日本天理圖書館藏嘉慶十年刊本(金鑒堂藏板)為底本,以同治本參校。原書每一回後都有“復貞居士評點”,這些評點價值不大,故不再收入。原刻本中有幾處上下文無法相連,顯見是漏刻,參校他本亦是如此,則在文中標注出來;對于明顯的錯刻,則予徑改。對于古小說中經常出現的俗字,比如炒鬧(吵鬧)、傍(旁)、慌獐(慌張)等等,不影響閱讀,也就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