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要出作者一套書,既收舊文,亦集新作。計划是第一卷收所有關於「文革敘述」的論文——這是作者的一個主要研究項目。第二卷則選收「文革小說」之外的其他文章:張愛玲、郁達夫、香港文學等,范圍較寬;第三卷匯集幾十篇「越界」電視以后的言論筆記。
本卷大致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五篇關於張愛玲與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論文和評論,其中《張愛玲晚期小說中的男女關系》和《(小團圓)中的母親形象》都是2010年剛剛完成的。《物化蒼涼:張愛玲的意象技巧》是提交嶺南大學一個研討會的論文。《一個故事的三種講法》最初用英文寫,是在UCLA一個討論課的論文。寫作此文時常在洛杉磯的Westwood Blvd.與Rochester
Ave.路口找免費停車位,轉來轉去邊打腹稿。萬沒想到張愛玲最后寓所正在那附近。她在那個公寓去世數日后才被發現,沒有家具,只有一些紙盒和一堆衣服(紙盒里有從未發表的英文小說原稿)。后來才驚訝看到,作者去打印論文的Kinkos復印店和常去的郵局,都出現在紀念張愛玲最后日月的照片中。另一個吊詭的巧合是作者在上海南京西路重華新村前后住了20多年,很晚才在張子靜的回憶錄中得知張愛玲是在重華新村的沿街住所看着解放軍進城的……當然,作者的文章與這些巧合並無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