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一。元稹(779-831),唐代著名文學家,字微之,洛陽人,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後裔。元氏早慧,十五歲即明經及第,憲宗元和元年舉制科、對策第一,穆宗時曾任宰相數月,後歷任同州、越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等職。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稱“元白”,《舊唐書》論雲︰“元和主盟,微之、樂天而已。”其唱和、悼亡之作對後世也有較大影響。元集流傳至今,向無完整注本,此次整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元氏長慶集》為底本,在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力求校勘正確,系年得當,注釋簡明扼要。元集佚文南宋時已補輯兩篇,明馬元調刊刻元集時又補遺六卷,今人卞孝萱、冀勤與陳尚君諸先生續有補遺,但仍不完備,且有誤補、誤擬題目者。今據群書再次補遺,輯為三卷。書末另附《誤補作品存目》、《佚詩文存目》和《元稹簡譜》,並有編年、筆畫兩個索引供讀者檢索。
目錄
前言
凡例
卷一 古詩
卷二 古詩
卷三 古詩
卷四 古詩
卷五 古體詩
卷六 古體詩
卷七 古體詩
卷八
古體詩
挽歌傷悼詩
卷九 傷悼詩
卷十 律詩
卷十一 律詩
卷十二 律詩
卷十三 律詩
卷十四 律詩
卷十五 律詩
卷十六 律詩
卷十七 律詩
卷十八 律詩
卷十九 律詩
卷二十 律詩
卷二十一 律詩
卷二十二 律詩
卷二十三 樂府
卷二十四 樂府
卷二十五 樂府
卷二十六 樂府
卷二十七 賦
卷二十八 策
卷二十九 書
卷三十 書
卷三十一 書
卷三十二 表奏
卷三十三 表
卷三十四 表狀
卷三十五 狀
卷三十六 狀
卷三十七 狀
卷三十八 狀
卷三十九 狀
卷四十 制誥
卷四十一 制誥
卷四十二 制誥
卷四十三 制誥
卷四十四 制誥
卷四十五 制誥
卷四十六 制誥
卷四十七 制誥
卷四十八 制誥
卷四十九 制誥
卷五十 制誥
卷五十一
序
記
卷五十二 碑銘
卷五十三 碑銘
卷五十四 碑銘
卷五十五 碑銘行狀
卷五十六 碑銘
卷五十七 碑銘
卷五十八 碑銘
卷五十九 祭文
卷六十 祭文
補遺卷一
詩
賦
補遺卷二
啟
表
議
補遺卷三
判
補遺卷四
制
補遺卷五
制
補遺卷六
續補遺卷一
續補遺卷二
續補遺卷三
附錄
元稹詩文編年索引
元稹詩文筆畫索引
凡例
卷一 古詩
卷二 古詩
卷三 古詩
卷四 古詩
卷五 古體詩
卷六 古體詩
卷七 古體詩
卷八
古體詩
挽歌傷悼詩
卷九 傷悼詩
卷十 律詩
卷十一 律詩
卷十二 律詩
卷十三 律詩
卷十四 律詩
卷十五 律詩
卷十六 律詩
卷十七 律詩
卷十八 律詩
卷十九 律詩
卷二十 律詩
卷二十一 律詩
卷二十二 律詩
卷二十三 樂府
卷二十四 樂府
卷二十五 樂府
卷二十六 樂府
卷二十七 賦
卷二十八 策
卷二十九 書
卷三十 書
卷三十一 書
卷三十二 表奏
卷三十三 表
卷三十四 表狀
卷三十五 狀
卷三十六 狀
卷三十七 狀
卷三十八 狀
卷三十九 狀
卷四十 制誥
卷四十一 制誥
卷四十二 制誥
卷四十三 制誥
卷四十四 制誥
卷四十五 制誥
卷四十六 制誥
卷四十七 制誥
卷四十八 制誥
卷四十九 制誥
卷五十 制誥
卷五十一
序
記
卷五十二 碑銘
卷五十三 碑銘
卷五十四 碑銘
卷五十五 碑銘行狀
卷五十六 碑銘
卷五十七 碑銘
卷五十八 碑銘
卷五十九 祭文
卷六十 祭文
補遺卷一
詩
賦
補遺卷二
啟
表
議
補遺卷三
判
補遺卷四
制
補遺卷五
制
補遺卷六
續補遺卷一
續補遺卷二
續補遺卷三
附錄
元稹詩文編年索引
元稹詩文筆畫索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