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產業生存環境 2011

上海新能源產業生存環境 2011
定價:192
NT $ 58
 

內容簡介

上海新能源產業生存環境2011,是上海社會科學院院屬中心資助項目,由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承擔調查研究任務。《上海新能源產業生存環境2011》由周馮琦負責框架和調研方案設計、統定稿,陳寧協助調研聯絡和統稿,所有編寫人員參與了調查問卷的設計。

新能源產業對于突破能源約束與碳約束,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具有重要意義,已經成為對一定國家或區域有“先導”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新能源產業作為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率先聚焦的領域之一,得到上海市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將其作為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新能源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向來眾說紛紜,學術界尚未得到各方公認的概念。本報告認為新能源產業是指新能源領域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環節所包括的所有企業的集合,以及將傳統能源形式轉換為新能源形式的技術、裝備企業集合。整體來看,新能源產業包含科研研發、裝備制造、生產供應、綜合利用這四個大的組成部分。同時,每一個組成部分又分為若干個價值鏈環節,新能源產業實際上是一個長鏈條、寬覆蓋的產業價值鏈體系。

就《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2009—2012)》的發展規劃來看,上海基本上確定了以新能源科研研發和新能源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為主的產業格局。新能源技術裝備是新能源產業中資本、知識、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鏈環節,處于整個新能源產業鏈的高端地位。上海集中發展新能源技術裝備,既是以上海雄厚的制造業發展基礎為支撐,並引領上海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上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大量的中間需求,促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可以說上海新能源產業的產業定位完全契合了上海現有的產業政策導向和城市功能定位。

上海新能源產業先行聚焦啟動核電、風電、ICCC、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智能電網等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重點。課題組通過對各細分行業發展的調研情況發現,上海在風電、核電、IGCC等大型或特大型裝備領域,形成了以一些特大型國企為支柱的格局,如︰上海電氣,發揮自改革開放以前就積累起來的大型裝備制造優勢,在全產業鏈取得國內領先地位。然而,對于太陽能電池等終端產品領域,上海的大型裝備制造優勢就無從發揮。相反,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成本高昂的劣勢制約上毒大規模發展量產環節,上海在此類行業領域未能成長起龍頭企業。但是,本市具有高水平科研機構集聚、金融市場比較發達等優勢,在新能源終端產品的產業鏈條E,應大力發展總部、研發、行銷、核心設備生產、科技中介、科技投融資等高端衍生環節。

為了深入考察上海新能源產業業內各企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訴求,理清上海新能源產業的生存環境,課題組對目標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樣本企業的行業領域包括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生物質能等,並盡可能擴大調查企業在不同產業價值鏈端位、規模、所有制、成長階段等方面的代表性。新能源產業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有效問卷率基本達到50%。根據樣本數據歸類整理並計算後發現,2009年樣本企業實現總產值130.39億元,比2006年的70億元增長長了近一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4.21%,基本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

調查發現,上海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新能源產業政策對新能源企業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滬府發[2009]26號)、《關于促進上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滬府辦發[2009]54號),該兩項政策的企業滿意率達到65%。政策效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較為多樣,比較集中地表現在“技術創新”、“節約成本”、“人才引進”和“市場拓展”這四個方面。上海新能源產業政策有利于推動上海新能源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先行聚焦產業的實際價值和先導地位。展望未來,“稅收政策”、“財政政策”和“融資政策”仍是新能源企業最需要的政策項,這也說明通過稅收政策所產生的成本節約效應以及通過財政金融政策所產生的資金融通效應是上海新能源產業最關注、最急需的。

與人們對中國新能源產業“兩頭在外”的認識不同,此次調查發現,樣本企業產品的主要市場在國內市場。有61%的企業,其產品的市場或主要目標市場在國內,並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其國內市場的佔有率超過10%。有35%的企業主要市場在國際市場,部分大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超過5%。同時,另有4%的企業尚處于研發試制階段,還未能實現批量產品生產銷售。樣本企業所處的產業價值鏈環節較為均勻地分布在“研發設計”、“終端產品制造”、“終端產品銷售服務”和“技術裝備制造”這四個領域。在“原材料”和“能源生產運營”兩個環節上分布較少,“原材料”環節也成為上海新能源企業實現本地配套的最大掣肘。

調查發現,70%以上的企業認為“技術”是其市場競爭中所依賴的最大競爭優勢。樣本企業研發資金投入的規模達到銷售收入的3.7%,基本上整體處于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階段。樣本企業中,31010的企業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57%的企業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在未來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的過程中,“資金”、“市場”、“人才”是最關鍵的三個要素,這其實也是對上海現有要素條件的一個映射。

綜合來看,樣本企業尤其是處于初創期的企業,其選擇上海而不是長三角或全國其他地區的理由集中地體現在“人才”、“政策環境”、“技術”三個方面。有超過半數的企業心儀上海的人才條件,可見上海的人才優勢是最關鍵的吸引要素。其次是“政策”和“技術”。經過實際市場經營的考察,上海新能源產業的整體發展環境基本上符合了企業的預期。需要注意的,“銷售”和“融資”原本應是上海著力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進程中所能夠首先給予企業的有利條件,但僅有少數企業感到了這種便利。

因此,人才、技術和政策環境是上海對新能源企業最具誘惑力的因素,並且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這些要素條件也真正發揮了作用。可見,新能源產業作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領域之一及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培育和推廣具有一定的要素條件支撐。而融資、市場這兩大上海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原本應更大範圍地給予企業以實際支撐,但並沒有發揮預想中的效果。此外,雖然上海作為國際級中心城市,商務成本非常高昂,但相對于所能提供的人才、技術等關鍵要素資源而言,幾乎可以被忽略。由此我們認為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首先從綜合要素齊全的中心城市進行培育。而中心城市的要素優勢的發揮也決定了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上海新能源產業生存環境解析
一、調查研究方法說明
二、調查樣本情況綜述
三、調查結果分析評價
四、優化產業生存環境建議
第二章 上海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與挑戰
一、新能源開發和綜合利用
二、新能源供給潛力分析
三、新能源開發和利月面臨的挑戰
第三章 上海新能源產業空間布局
一、新能源產業總體布局
二、主要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域
三、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區域特征
第四章 上海新能源發展行業格局
一、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
二、太陽能︰聚焦研發和融資
三、風電︰提升整機生產優勢
四、IGCC︰引領國內行業發展
五、核電︰制造優勢向集成服務延伸
六、新能源汽車︰打造以上汽為核心的創新鏈與產業鏈
七、總結
第五章 上海新能源技術研發創新集群
一、創新源︰主要研發機構及其優勢、成果
二、創新鏈︰多元化的產學研知識轉移通道
三、從創新到創富︰支撐產業集聚發展
四、創新環境的進一步優化
第六章 江蘇省新能源及相關產業
一、江蘇省新能源資源狀況
二、江蘇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
三、江蘇省新能源產業的區域發展格局
四、江蘇省新能源產業技術水平
第七章 滬蘇浙新能源政策比較分析
一、政策背景異同
二、重點行業異同
三、政策工具趨同
四、政策績效評估
第八章 世界能源供需狀況與發展趨勢
一、能源總需求持續攀升
二、化石燃料仍將是最重要的能源利用形式
三、東盟等發展中國家群體對能源需求持續攀升
四、能源多元化進程加快
五、能源運輸重要性日益突出
六、天然氣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
七、傳統化石能源價格將出現波動
八、總結
第九章 世界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
一、新能源技術發展格局
二、風能技術發展趨勢
三、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趨勢
四、生物質能技術發展趨勢
五、核能技術發展趨勢
六、智能電網技術發展趨勢
七、其他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
第十章 新能源政策的國際比較
一、發達國家的新能源戰略
二、新能源政策措施對比
參考文獻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