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系英語文學中第一部專寫女同性戀的名篇,被奉為“女同性戀者的聖經”。作者本人以詩人、作家身份著稱,文筆細膩優雅,具有極高文學價值;對當今社會學、心理學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小說取材于作者的經歷和感受。女主人公斯蒂芬?戈登出身英國上層家庭,但是,從很小開始,她的“性倒錯”就表現明顯。一戰時,她志願成為救護車司機,並結識並愛上了瑪麗?盧埃林,但是她們的愛情遭到了社會的孤立和反對。為了愛人瑪麗的幸福,她付出自己的一切並將自己推入孤寂深淵。

作品于一九二八年問世之初即招致激烈爭議,時任《星期日快報》主編的詹姆斯?道格拉斯稱,“我寧願給健康的青少年一瓶氫氰酸,也不會讓他們讀這本書。”倫敦違警罪法庭更無視蕭伯納、福斯特、艾略特、伍爾夫夫婦及海明威等四十余位知名人士的抗議,認定該書描述了“女性間的不正當行為”而將該小說判為“淫穢”,釀成了轟動現代文壇的一大公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圍繞本書的論戰大大推動了英美文學對女同性戀者的關注,同時,本書也為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提供了極具價值的一手資料。


拉德克利夫‧霍爾(1880—1944),英國現代女詩人、作家。

生于英格蘭漢普郡,曾先後在劍橋國王學院和德國接受教育。

霍爾一生共出版詩集五部,小說八部,並以長篇小說《孤寂深淵》最受關注。該書為英語文學中第一部以女同性戀為題材的小說,一九二八年出版後即在英美兩國被禁,直至一九四九年才在英國重新出版。一九九九年,美國出版界同志協會“出版三角”將本書列為百佳同志小說第七名。
 

一、一部小說的公案

七十多年前,也就是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倫敦弓街的違警罪法庭推出了一場轟動性的訴訟。原告是當時英國內務大臣威廉‧喬恩森希克斯,狀告小說《孤寂深淵》,該小說作者是拉德克利夫‧霍爾,出版人是喬納森‧凱普。起訴書宣讀後,幾乎沒有傳喚听證,法官就斷然判定該書為“淫穢”,應予立即銷毀。

“抗議,我強烈抗議!我是這部書的作者!”拉德克利夫‧霍爾小姐面對誹謗,拼命喊叫起來,但立即被強行制止。判決後提出的上訴,也迅即遭到駁回。

一部小說就這樣被查禁了。這是經過作家數年醞釀、兩年苦作才完成的作品——出版僅只四個月,而且頗得讀書界好評。

其實,對這部小說的問難,在它出版後的三個星期即已開始︰正在倫敦報刊紛紛發表評論、交口稱贊這部小說在主題和藝術方面的特點時,《星期日快報>的編輯詹姆斯‧道格拉斯撰文,強烈譴責這部小說,並建議出版商立即予以撤毀。他在文章中寫道︰“我清清楚楚地知曉,性倒錯和性反常現今存在于我們當中,是可怕的事。他們這些人越來越厚顏無恥地招搖過市,更加盛氣凌人地大肆炫耀。那些聳人听聞、令人作嘔的惡行劣跡,絕大多數都是他們干的。這些頹廢主義的鼓吹者再也不遮掩他們的墮落和潦倒……他們不忌拋頭露面,而且一反其道,刻意追求這種機遇,並以他們的風流艷遇為樂。其結果則是這種有害的東西正在浸淫年輕人的靈魂。”

倫敦違警罪法庭所指控的“淫穢”和道格拉斯文章中所指斥的“有害”,都是針對這部小說所涉及的女同性戀內容。

小說女主人公是富有的貴族之家唯一的繼承人。她的父母菲利普‧戈登爵士和安娜夫人婚後一直切望給自己的莫頓莊園添一個男性繼承人,而且早就給他取好了男性的教名斯蒂芬,但是事與願違,出世的卻是女兒;更加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女嬰四肢修長,寬肩窄臀,男相十足。隨著年齡增長,斯蒂芬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更異于尋常女兒。她的父親首先發覺了她生理與心理上的反常,是唯一能理解和引導她成長的人;而她的母親則自始至終不肯正視這一嚴酷現實,並且對自己的這個親骨肉深惡痛絕。斯蒂芬在孤寂與受敵視的環境中長大成人。在一次社交中,她結識了一位加拿大青年馬丁‧哈拉姆。二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但在馬丁向她求婚時,她卻本能地反感,他們之間的友誼,就此戛然而止。不久,父親因一場偶然事故而去世,斯蒂芬在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同時,也陷入了絕對的孤寂。一個偶然的機會,斯蒂芬結識了鄉鄰克羅斯比的太太安吉拉。此女出生于美國南方沒落的農場主之家,婚前為酒吧歌女,商人出身的丈夫常使她感到厭倦、乏味。孤寂無聊將斯蒂芬與安吉拉連接在一起,她們之間反常的戀情為雙方的家人及鄉鄰所不容。在斯蒂芬發現安吉拉欺騙和背叛了自己之後,毅然離開了她摯愛的莊園故土。

斯蒂芬攜其少年時代的女教師帕德從莫頓莊園來到倫敦獨立生活,依父親生前引導,開始寫作小說,處女作發表後,初獲成功。為了擴展生活範圍、繼續發展創作事業,她接受性倒錯戲劇作家布羅克特的勸告,與帕德去國東渡,定居巴黎。在帕德的敦促下,她繼續寫作,力爭以筆為武器,保衛自己,立足社會。與此同時,她初步接觸了以同性戀社交明星瓦萊里‧西摩為核心的巴黎同性戀社會群落。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斯蒂芬像普通人一樣,滿懷愛國熱情和責任感,參加了前線的戰事服務,成為女子救護隊司機。她在烽火硝煙中表現得智勇過人,並光榮負傷,獲得了軍功十字獎章。女子救護隊中有一女孩名叫瑪麗‧盧埃林,一度作過斯蒂芬的助手,她是威爾士人,父母早亡,一無所有,但年輕漂亮、天真熱忱、溫婉宜人。斯蒂芬與瑪麗在槍林彈雨中出生人死,相互關照,相互幫助,發生了超乎友誼的感情。

戰後,斯蒂芬邀瑪麗重返巴黎,正式同居。在巴黎這座獨領新潮的世界大都會中,她們二人結識了很多主要以從事文藝創作為生的男女同性戀者,有時還出入于巴黎同性戀群落的下等酒吧、餐館,親眼目睹了這類人的真實牛活。斯蒂芬繼續筆耕不輟,希圖以自己的名聲取得正常人社會對她與瑪麗關系的認可;但在埋頭寫作時,她又忽略了與瑪麗相伴,陷入了一種自相矛盾的境地;而她們欲取得社會承認的種種試探,又屢屢受挫。斯蒂芬不怨目睹瑪麗以一正常人而陪伴自己虛擲青春,心理負擔日益沉重。此時,久違的馬丁‧哈拉姆出現在巴黎。他始終未婚,來此是為醫治參戰留下的創傷。斯蒂芬將瑪麗介紹給馬丁,她與瑪麗的生活選擇也得到了他的充分理解。與馬丁交游,又給她們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安全感,相處日久,斯蒂芬突然悟出,馬丁與瑪麗已互有非只泛泛的好感,為此她深為痛苦。她與馬丁面對面作了一次大丈夫氣概的交談,彼此坦誠表明自己對瑪麗的情意。爾後,斯蒂芬經歷r劇烈的內心斗爭,強抑對瑪麗的愛、對馬丁的妒、對失去瑪麗的怕,做出最後的決斷。她佯裝對瑪麗已經厭倦,並已另有新歡,刺激瑪麗憤然離開了自己。在眼見瑪麗投入馬丁的懷抱時,她似乎覺得有大批性倒錯者向自己涌來。她立即融人這群人當中,並虔誠地祈禱︰“上帝,起來維護我們吧。在全世界面前承認我們,也把我們的生存權利給我們!”

評介小說作品,尤其是為其作序,叨叨于講述故事,通常是一種愚蠢做法。筆者不避其嫌,不惜佔用篇幅,源源本本介紹情節,不過是試圖引起讀者詰間︰如此一部小說,通篇又沒有具體性行為描寫的只言片語,究竟與“淫穢”有何瓜葛?

當時的英國讀書界,就這部小說所遭到的誹謗錯待,早有反映。是年八月,道格拉斯的批評文章一發表,論戰即已開始。《泰晤士報‧星期副刊》上最有代表性的評論說‧這部小說“真實、坦誠、勇敢無畏、意向崇高.而且許多地方很為優美”。當時擔任牛津大學學院院長的塞德勒著文,稱這部小說是“杰作”,“潑辣、生動、感情深刻,是盧梭的《懺悔錄》之屬,是將心理研究寓于小說的散文佳作”。著名性心理學家哈夫洛克‧藹理士特意為此書扉頁所寫的贊辭,更在學術上給予它極高的評價。

在這部書的訴訟案進行前後,當時知識界名流曾給予了熱切的關注和支援。熱心公益的老作家阿諾德‧班奈特在《星期六晚報》上發表文章說︰“《孤寂深淵》是大自然惡作劇的一個受害人的故事,哈夫洛克‧藹理士支持它……我不能不同意他的觀點。”蕭伯納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這類事發生而沒有對之提出抗議,在英國就不會再有任何書出版了。”赫‧喬‧威爾斯發表聲明說,他對此書遭查禁是否合法表示懷疑。共有四十余位著名文人聯名寫信表示聲援,作家當中除上述三位外,還有E-M.福斯特、托‧斯‧艾略特、休‧華爾甫爾、弗吉尼亞及列奧納德‧伍爾夫夫婦、羅斯‧麥考利、阿蘭‧赫伯特、塞克維爾‧威斯特、斯托姆‧詹姆森、里頓‧斯特萊切等,還有記者兼編輯戴斯芒德‧麥卡錫、學者兼作家朱利安‧赫胥黎、畫家兼作家勞倫斯‧豪斯曼等,以及美國的海明威、多斯‧帕索斯、費茲杰拉德、德萊塞等著名作家。

令英國出版當局更為始料不及的是,判決查禁引起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促成了這部小說的廣為流傳。精明的出版人喬納森‧凱普在審判之前已摸清了官方對這部書的不利意向,立即致函《泰晤士報》,公開聲明停止這部書的印制和出版;同時又通知他的印刷所,將此書鉛版的模型運往巴黎一家專門出版英文書刊的新出版社;隨後又親自奔波在英法、英美之間,與巴黎和紐約的出版印刷商洽談。判決剛剛宣布,法、美方面就迅速傳來丁此書在彼處暢銷的好消息。好奇的英國讀者,千方百計想得到此書,便在去法國或美國旅行的歸國途中,悄悄往行李箱內夾帶一本,從而使它在英國本土仍然流傳。一個法國出版商還曾建議,出版少量此書手抄精品版,高價出售。還有一個法國女演員曾親自與作者及其代理人商討,準備將此書改編成劇本,搬上巴黎舞台。美國還有一個女同性戀群落,欲以拉德克利夫‧霍爾的名字給她們的俱樂部命名。這些善良的創意,當然都遭到作家本人否定。直到一九四九年,也就是作家死後六年,這部小說才在英國重新出版,此時的英國出版法章已早有修訂。此時直到九十年代末,這部書在英、美、法、德、澳等國,每隔十年左右總有新的一輪出版發行熱。它的法、德、意、西等語種的譯本,也早在歐美大陸流行。有關這部小說和作者的傳記、回憶錄和研究著作,在六七十年代以後陸續出版。以作家日常生活中的別名“約翰”為名的劇本,在八十年代中期也登上了美國的舞台。

這樣的一部作品,當初在英國朝野之間,為什麼會引起這樣天壤之別的分歧?

這主要得歸因于時代——時代對同性戀的態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