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拉德‧範‧奧曼‧蒯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著名的美國邏輯學家和哲學家。
蒯因1908年6月25日生于美國俄亥俄州阿克隆。在該城讀完小學和中學,于1926年人奧伯林(Oberlin)學院攻讀數學。畢業後于1930年獲獎學金入哈佛大學哲學系當研究生。1931年獲碩士學位。1932年完成博士論文,獲博士學位。1932—1933年赴歐洲游學,曾訪問維也納、布拉格和華沙,在此期間與維也納學派成員,特別是與卡爾納普的直接接觸,給了他極大的影響。1933年返美後,在哈佛大學任初級研究員。1936年開始任講師,歷時五年。1941年升副教授。1942—1945年在美國海軍服役。1945年重返哈佛大學任教。1948年升任教授並任高級研究員。1954年繼C.I.劉易斯為哈佛大學哲學系的埃德加‧皮爾士講座教授。1957年曾任美國哲學會東部分會主席。1978年從哈佛大學退休。
蒯因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著作堪稱宏富。從I
029年他最早發表的作品算起,在50余年的學術生涯中,蒯囚已出版的書15種左右,而論文則達150篇以上。其所著書有些已譯成多種文字。蒯因的著作中半數為邏輯專著,如︰《一個邏輯斯蒂的系統》(1934),《數理邏輯》(1940),《初等邏輯》(1941),《邏輯方法》(1950),《集合論及其邏輯》(1963),《邏輯論文選》(1966)等。哲學論著大多為論文的結集,如《從邏輯的觀點看》(1953),《悖論方法及其他論文》(1966),
《本體論的相對性及其他論文》 (1969), 《指稱之根》(1974),《理論和事物》(1981)等。但《語詞和對象》(1960)、《邏輯哲學》(1970)和《真之追求》(1990)則是有其貫通全書的主旨和前後連續的脈絡的完整作品。《信念之網》(1970年)系蒯因與他人合著,不是他的代表作。
這部《從邏輯的觀點看》初版于1953年。據蒯因說,他在1950年時就考慮要寫一部“較為廣泛的哲學性質的書”,但是這顯然不可能在短時間一蹴而就,于是決定先將過去的一些論文輯成集子出版,這便是《從邏輯的觀點看》一書。而他要寫的那本大書,直到九年以後才告完成,于1960年出版,即《語詞和對象》一書。
關于《從邏輯的觀點看》這個書名的來歷,還有一段小小的軼事。人們大概不會想到,這個令人感到肅然的題目是作者在一次夜總會上偶然得之的。蒯因說,1952年,他和另一位美國哲學家亨利‧艾肯同游格林尼治村夜總會時,他向後者談了出版論文集的計劃。當時歌星貝拉封特正在唱一支名為《從邏輯的觀點看》的即興小調,艾肯說這個曲名可作為這個論文集的書名,于是蒯因接受了這個建議(見蒯因1980年為《從邏輯的觀點看》重印本所寫的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