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茶經

圖解茶經
定價:323
NT $ 281
  • 作者:@唐譯 @編/著
  • 出版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758852
  • ISBN13:9787806758854
  • 裝訂:平裝 / 3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茶經》成書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是“茶聖”陸羽畢生茶事絕學的心髓。《茶經》為後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論茶藝、學茶禮的典範。

《茶經》倡導的“精行儉德”與現代人所追求的優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品茶、研習茶藝、茶道,以及茶的保鍵作用等等已經成為了當代人日常生活(休閑、會友、養生等)的必需。

本書首次以圖解形式詮釋茶學經典。是一部有關中國茶典、茶史、茶藝、茶飲、茶具、茶事等的實用指南。
 

目錄

第一章 茶史沿革
1.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2.盛享“茶仙”“茶聖”“茶神”之者︰陸羽
3.領略茶學“盛宴”︰茶經
4.“茶”字之形狀︰由來及演變
5.中國美茶︰茶文化的前端始末
6.帶你了解茶文化盛宴
7.茶史中的茶政與茶法
8.名茶典故︰十八棵御樹的由來
9.歷史悠久的茶之商道︰茶馬古道
10.茶香聞天下︰茶傳播于世界的主要途徑
11.茶者秉承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
12.《茶經》賦予的儒家論︰中庸至和
13.《茶經》賦予的道家論︰無為即有為
14.《茶經》賦予的佛教論︰靜心自悟
15.《茶經》賦予的祛病論︰萬病之藥
16.飲茶習俗的演變過程
第二章 茶品分類
第一節︰茶之分類
1.不發酵茶——綠茶
2.全發酵茶——紅茶
3.半發酵茶——烏龍茶
4.輕微發酵茶——黃茶
5.綠妝素裹之茶——白茶
6.後發酵茶——黑茶
第二節︰解析華夏名茶
1.四絕美譽之茶——龍井
2.一嫩三鮮之茶——碧螺春
3.狀如雀舌之茶——黃山毛峰
4.茶中之極品——君山銀針
5.茶中之狀元——武夷大紅袍
6.茶中之聖——凍頂烏龍
7.紅茶之珍品——祁門紅茶
8.白如銀針之茶——白毫銀針
9.烏龍茶中的絕品——鐵觀音
第三章 茶文化解析
第一節︰茶之文藝
1.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紅樓夢
2.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水滸
3.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西游記
4.四大名著中的茶文化︰三國演義
5.繪畫
6.采茶戲
7.詩詞
第二節︰茶之習俗
1.數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以茶待客
2.締造純潔、堅定的婚俗之儀︰以茶為媒
3.奉行虔誠、講究的祭典之征︰以茶祭祀
4.民族之異,茶俗萬千
第四章 茶的生態環境
1.茶樹的植物形態
2.茶樹的生長環境
3.茶樹的春播秋種︰繁殖、移植
4.茶之本性︰解乏消渴及藥用成分
第五章 茶葉的采制及加工
第一節︰茶葉的采制
1.制作餅茶所需的19種工具
2.茶葉的采摘標準
第二節︰茶餅的加工
1.制作茶餅的七經目之一︰采摘
2.制作茶餅的七經目之二︰蒸茶
3.制作茶餅的七經目之三︰搗茶
4.制作茶餅的七經目之四︰拍茶
5.制作茶餅的七經目之五︰烘焙
6.制作茶餅的七經目之六、七︰穿、封
第六章 煮茶的用具及方法
第一節︰煮茶的用具
1.煎茶二十四器︰茶具
2.茶具的時代變遷
第二節︰煮茶的方法
1.茶之“四要”︰精茶
2.茶之“四要”︰真水
3.茶之“四要”︰活火
4.茶之“四要”︰妙器
第三節︰鑒茶的方法
1.沖茶之沸點︰三沸
2.陸羽的鑒茗之法︰一視產地,二視色,三視形
5.茶餅優劣的八個等級
6.鑒別茶餅的嘉及不嘉
7.蕩昏寐的特殊意義
第七章 茶的產區
1.唐代茶葉產區︰八道
2.八道之一︰山南道
3.八道之二︰淮南道
4.八道之三︰浙東道
5.八道之四︰浙西道
6.八道之五︰劍南道
7.八道之六︰黔中道
8.八道之七︰江南道
9.八道之八︰嶺南道
第八章 中國名茶分布
1.中國名茶分布區︰綠茶
2.中國名茶分布區︰紅茶
3.中國名茶分布區︰青茶
4.中國名茶分布區︰黃茶
5.中國名茶分布區︰白茶
6.中國名茶分布區︰黑茶
第九章 中國十大名泉
茶文化的結合體︰泉水
1.天下第一泉︰谷簾泉
2.天下第二泉︰惠山石泉
3.天下第三泉︰虎跑泉
4.天下第四泉︰陸羽泉
5.天下第五泉︰揚州大明寺泉
6.天下第六泉︰招隱泉
7.天下第七泉︰白乳泉
8.天下第八泉︰洪崖瀑布泉
9.天下第九泉︰淮水源
10.天下第十泉︰廬山天池山頂龍池水
第十章 養生保健茶飲方及茶之妙用
1.抗老益壽茶飲
2.明目茶飲
3.滋陰補血茶飲
4.降血脂茶飲
5.治陽虛、陰虛茶飲
6.安神花茶飲
7.清熱茶飲
8.美膚茶配方
9.茶飲禁忌
10.茶葉妙用
附錄︰《茶經》原文/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注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道。中國人好飲茶,十分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單純是為了鑒別茶的優劣,更多是喝茶能讓人領略飲茶情趣之余產生神思遐想之意。忙里偷閑時,泡上一壺好茶,選擇一個雅致清靜之處,自斟自飲,既能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又能享受清靜、滌煩益思,豈不快哉?

我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有認為始于神農時期。有“茶仙”之稱的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于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始于西周時期。理由是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 “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記載了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還有一種觀點是始于先秦時期,依據是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雖眾說紛紜,但飲茶起源于神農嘗百草時,將它熬制成湯藥治病_的說法最為普遍。

中國茶文化以茶為依托,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于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以茶為題材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唐代“詩仙”李白在《答族 僧中孚贈玉朱仙人掌茶並序》中道︰“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泣肌骨。從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其描述的是茶樹生長的環境,以及采茶時茶香泌人心脾的感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嘗新茶》中寫道︰“麥粒收來品絕倫,葵花抽出樣爭新。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音華信有神。”描寫的是品茶的心得和感受。文豪蘇東坡對于茶也有著特別的感情,在他所作的《肖江煎茶》可見一斑,詩言︰“活水還需活水煮,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月歸春翁,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臥听荒城長短更。”描寫的是煮茶時迫不及待的心情,以及喝茶後臥听山更的舒心愜意之感。茶成為文人墨客們借以抒寫心意,寄情自然,追求愜意自由生活和高尚品質的重要載體。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得到提升,如今的茶文化的表達形式不再局限于詩詞歌賦,它有著更深更廣的文化內涵,內容和形式已日趨多樣化。茶的氣息已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科技、教育、藝術、保健、經濟貿易、餐飲旅游等二十一個方面。如今茶已成為最受歡迎的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之一,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游等文化活動越來越頻繁,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國際交流起著促進作用。

茶文化不僅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通過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讓人獲得美的享受,而且它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擔負著一定的社會功能和責任。傳統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重視修生養德,有利于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

本書本著傳揚茶文化目的,特邀多位茶文化研究學者,並參閱了諸多茶書典籍,編寫成此書。本書一共分為十章,分別講述了茶的由來及演變發展歷程、茶品種類及中國名茶介紹;茶道藝術及茶俗;茶生長的環境、茶葉的采制和加工、茶具及泡制方法;茶葉的主要產區、中國名茶分布區及十大名泉;除此,還講述了飲茶養生保健等。每章各圍繞一個重點進行描述,條理清晰,劃分細致,讀者可根據自已的需求和喜好來閱讀。由于編者學識有限,時間倉促,難免有紕漏之處。望廣大讀者及專家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和批評建議,以便日後改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