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翊武(1884-1913)與劉復基(1884-1911)是辛亥革命時期有著相同革命經歷的戰友,他們同地域出生,均沒有參加清末的科舉考試,並初步接受了反清排滿的民族主義思想,共同走上了反封建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1905年劉復基經宋教仁介紹加入了同盟會,1906年春劉復基在上海介紹蔣翊武加入了同盟會。
1909年共同參加了耨軍。1911年1月文學社在黃鶴樓召開成立大會,蔣翊武被推舉為社長,劉復基任評議部部長,從事革命的聯絡和起義工作。湖北革命黨人確定了起義的領導機構和起義的時間後,蔣翊武被正式推舉為起義總指揮,劉復基為常佳軍事籌備員。lo月9
日起義澄密,蔣螺武、劉復基等人決定當晚12時以南湖炮隊鳴炮為號,各營同時起義。當晚ll時軍警包圍了起義指揮部,蔣翊武趁敵人不備逃脫,劉復基犧牲,時年僅27歲。1913年8月,蔣翊武因參加“二次革命”于9月9日遇害于廣西桂林,年僅29歲。兩位革命家自相識以來,志同道合,以毫不動搖的革命信念,共同譜寫了一曲民主革命的悲歌。
目錄
引言
蔣翊武
第一章 叛逆少年
一、名門望族之蔣家
二、“奴隸功名,要它何用?”
第二章 參加華興會
一、湖南西路公立師範學堂
二、結識劉復基、宋教仁
三、華興會起義
四、開除學籍後的江湖生活
第三章 參加同盟會
一、就讀于中國公學
二、參與籌劃萍、瀏、醴起義
三、襄辦《競業旬報》
四、楊卓霖事件
……
劉復基
蔣翊武
第一章 叛逆少年
一、名門望族之蔣家
二、“奴隸功名,要它何用?”
第二章 參加華興會
一、湖南西路公立師範學堂
二、結識劉復基、宋教仁
三、華興會起義
四、開除學籍後的江湖生活
第三章 參加同盟會
一、就讀于中國公學
二、參與籌劃萍、瀏、醴起義
三、襄辦《競業旬報》
四、楊卓霖事件
……
劉復基
序
整整一百年前,在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統治的時代,爆發了一場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的革命,這就是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的辛亥革命。這場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比較完全意義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同時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歷史進步的新紀元。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八年後,五四運動爆發;十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辛亥革命開啟的革新開放之門,對于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功績和偉大意義。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開啟思想閘門、傳播先進思想、點燃革命火種、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站在時代前列,為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動勢力宣戰;他們不惜流血犧牲,站在斗爭一線浴血奮戰;他們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愈挫愈奮,在失敗中不斷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們適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和斗爭的目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也才有了以此為開端的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發展和最終勝利。當然,我們在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時,既要看到他們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性,又要看到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客觀條件影響而具有的局限性與片面性,這是我們在看待歷史人物時應當堅持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也就是既不文過飾非,也不苛求前人。
幾十年來,關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也陸續出版了大量的圖書、畫冊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統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時代因素和其它客觀條件的影響,難免有失偏頗和疏漏。在即將迎來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刻,團結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並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于辛亥革命歷史研究的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既可以對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補空白和補充資料的作用,同時也是對立下豐功偉績的仁人志士的紀念與緬懷。
為了保證本套叢書的編輯質量,編輯委員會在民革中央的領導下,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組織工作,特別是邀請了著名專家金沖及先生、章開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擔任顧問,他們在百忙之中分別對本套叢書的編輯思想、人物範圍、框架體例、寫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成為本套叢書能夠高質量出版的重要保證。此外,參與本套叢書寫作的。都是在近代歷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既有對辛亥革命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術功底,又有較豐富的寫作經驗和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們可以寄希望于本套叢書的出版,會對推動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對弘揚愛國主義,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積極的影響。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開啟思想閘門、傳播先進思想、點燃革命火種、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站在時代前列,為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向反動勢力宣戰;他們不惜流血犧牲,站在斗爭一線浴血奮戰;他們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愈挫愈奮,在失敗中不斷汲取和凝聚新的力量;他們適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前進的方向和斗爭的目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發,也才有了以此為開端的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發展和最終勝利。當然,我們在分析評價歷史人物時,既要看到他們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性,又要看到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客觀條件影響而具有的局限性與片面性,這是我們在看待歷史人物時應當堅持的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也就是既不文過飾非,也不苛求前人。
幾十年來,關于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也陸續出版了大量的圖書、畫冊等,但仍然不十分系統和完整,有些出版物受到時代因素和其它客觀條件的影響,難免有失偏頗和疏漏。在即將迎來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時刻,團結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本套《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並得到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于辛亥革命歷史研究的重視。這套叢書的出版,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既可以對辛亥革命的研究工作起到重要的填補空白和補充資料的作用,同時也是對立下豐功偉績的仁人志士的紀念與緬懷。
為了保證本套叢書的編輯質量,編輯委員會在民革中央的領導下,做了大量認真細致的組織工作,特別是邀請了著名專家金沖及先生、章開沅先生、李文海先生擔任顧問,他們在百忙之中分別對本套叢書的編輯思想、人物範圍、框架體例、寫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成為本套叢書能夠高質量出版的重要保證。此外,參與本套叢書寫作的。都是在近代歷史和人物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既有對辛亥革命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術功底,又有較豐富的寫作經驗和較高的文字水平,因此,我們可以寄希望于本套叢書的出版,會對推動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起到重要作用,對弘揚愛國主義,提高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積極的影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5折$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