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評傳

王符評傳
定價:312
NT $ 271
  • 作者:劉文英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5060097
  • ISBN13:9787305060090
  • 裝訂:402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王符評傳》根據《潛夫論》,深入分析了王符的思想淵源和思想特征,全面評述了王符的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倫理思想和無神論傾向。根據《政論》和《昌言》的有關佚文,簡要地評述了崔寔和仲長統的政治、法律、經濟、哲學思想。充分肯定了他們當時在社會批判中的理論貢獻,以及在兩漢經學向魏晉玄學過渡中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地位。

王符和崔寔、仲長統都是東漢中期以後著名的政論家與思想家、東漢社會批判思潮前後相繼的三個重要代表。《王符評傳》系統地考察了他們的生平、著作和思想學說。


劉文英,1939年2月生於陝西省乾縣,1962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現任國際中國哲學會華北資訊中心學術顧問,中同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周易研究會理事,蘭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蘭州大學哲學系教授。著作有《中國古代時空觀念的產生和發展》、《中國古代意識現念的產生和發展》,《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中國古代的夢書》等。主編有《哲學百科小辭典》等。現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和精神思維理論研究。
 

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王符評傳
第一章 王符的時代、生平和著作
一、東漢由盛而衰的歷史變遷
二、「庶孽」和「處士」的卑賤地位
三、同馬、竇、張、崔的結識往來
四、「潛夫」論政的古典名著
第二章 王符的思想淵源和思想特征
一、對儒學同百家的兼容
二、對「今學」同「古學」的融合
三、持異端同正統的糾葛
第三章 王符的民本論和政治思想
一、「民為國基」
二、「國以賢興」
三、君主的公私、明暗之理
第四章 王符的富民論和經濟思想
一、「富民」為「太平之基」
二、農業和工、商兼顧
三、反對奢侈性的消費
四、愛惜人民的勞動時間
第五章 王符的賞罰論和法律思想
一、賞罰是「治亂之樞機」
二、法令在治國中的作用
三、司法和「斷訟
四、懲惡和行赦
第六章 王符的賢才論和人才思想
一、賢才的標准和衡量
二、賢才的舉薦和選拔
三、賢才的考核和升黜
第七章 王符的元氣論和哲學思想
一、「莫制莫御」的元氣論
二、「人道日為」的能動說
三、贊學重實的知識論
四、旨在「明真」的名辯論
五、「物有盛衰」的變化觀
六、「時有推移」的歷史觀
七、關於「天人之際」的思想矛盾
第八章 王符的禍福論和無神論傾向
一、「修身慎行」的禍福論
二、辨卜筮和巫術
三、辨相術和占夢
四、論世俗迷信的危害
第九章 王符的德化論和倫理思想
一、「化變民心」的德化論
二、「遏利」求義的義利觀
三、貴在「志行」的榮辱觀
四、君子的修養和交際
第十章 王符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東漢社會批判思潮的重要開端
二、從經學到玄學的一個思想環節
三、氣本體論的思想先驅
結束語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沖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產生這一奇跡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造、積累、發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秀傳統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千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了五千年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當然,基本上不等於全部。孔子以前和孫中山以後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孔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後,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叢書》凡二百部,約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