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一個春日里,耶穌站在耶路撒冷的街市卜,向群眾宣講天國。

他指責文士和法利賽人,古代猶太教一個派別的成員,《聖經》中稱他們為言行不一的偽善者。在向往天國的人們道路上,設立圈套,挖掘陷阱;他對他們加以痛斥。

人群里有一幫人是為文士和法利賽人辯護的,他們尋思著加害耶穌和我們。
 

目錄

英文卷譯序
人子耶穌(1928)薛慶國譯
西庇太之子雅各
馬利亞之母亞拿
被稱為推羅的演說家的亞薩
抹大拉人馬利亞
希臘藥師腓力門
稱作彼得的西門
大祭司該亞法
約亞拿,希律王管家的妻子
迦拿的新娘拉夫卡
大馬士革的波斯哲人
大衛,耶穌的門徒之一
路加
馬太︰登山寶訓
西庇太之子約翰
迦百農的一位年輕祭司
拿撒勒附近的一位利未富人
黎巴嫩南方的一位牧人
施洗約翰︰致一位弟子
亞利馬太人約瑟
拿但業
安提阿的沙巴
莎樂美對一位女友唱的歌
拉結,一位女使徒
貝特隆的革流巴
格拉森的乃幔,司提反的朋友
多馬
邏輯學家愛爾馬丹
一位叫馬利亞的女子
希臘詩人羅馬諾斯
利未,一位使徒
加利利的一位寡婦
耶穌的堂弟猶大
來自沙漠的人
彼得
巴比倫人曼拉奇,一位天象學家
一位哲學家
烏利亞,拿撒勒的一個老頭
詩人尼哥底母,公會老人中最年輕的一人
亞利馬太的約瑟︰十年以後
貝魯特人喬各斯
抹大拉的馬利亞
拿撒勒人約坦︰致一位羅馬人
耶利哥的以法蓮
推羅的商人巴爾卡
西頓的女大祭司福彌亞︰致女祭司們
文士便雅憫
撒該
約拿單
伯賽糲的哈拿︰七三年
瑪拿西,耶路撒冷的一位律師
該撒利亞的耶弗他
被愛的使徒約翰在暮年
龐貝人瑪努斯︰致一個希臘人
本丟‧彼拉多
巴多羅買在以弗所
馬太
安德烈
一位富人
約翰在拔摩
彼得
耶路撒冷的一位修鞋匠
拿撤勒的蘇撤拿,馬利亞的鄰居
姓猶士都的約瑟
腓力
牙莫尼的柏尼拉
彼拉多之美︰致一位羅馬婦人
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個人談猶大
薩基斯,被稱為瘋子的希臘老牧人
大祭司亞那
馬利亞的一位女鄰居
胖子亞哈斯,旅店主人
巴拉巴︰耶穌最後的話
革老丟,羅馬侍衛長
主的兄弟雅各︰最後的晚餐
古利奈人西門
猶大的母親賽波利
比布魯斯的婦人︰一首哀歌
抹大拉的馬利亞︰三十年以後
一個來自黎巴嫩的人︰十九個世紀以後
大地神(1931)薛慶國譯
游子(1932)薛慶國譯
游子
衣裳
兀鷹與雲雀
情詩
淚與笑
趕集
太子妃
閃電
隱士與鳥獸
先知和少年
珍珠
靈與肉
國王
沙灘上
三件禮物
和平與戰爭
舞女
兩個守護神
雕像
交換
愛與恨

瘋人
青蛙
法律與立法
昨天、今天和明天
哲學家和鞋匠
建橋者
扎德之地
金褡鏈
紅土
滿月
隱居的先知
陳年老酒
兩首詩
蘿絲夫人
鼠與貓
詛咒
石榴
一神與多神
聾妻
探尋
杈杖
道路
鯨與蝴蝶
和平的感染
樹影
七十歲
發現上帝
河流
兩位獵人
另一個游子
先知園(1933)薛慶國譯
紀伯倫生平著作年表
 

紀伯倫文學遺產的精華 錢滿素

1918年,隨著《征人》的問世,紀伯倫進入用英語創作的新階段。至1931年逝世,他在十三年間寫下了八部英語作品,除詩劇《大地神》外,其他均為散文詩,它們構成了紀伯倫文學遺產中的精華部分。《先知》是為紀伯倫贏得國際聲譽的杰作,對這本他“思考了一千年”的書,紀伯倫最初曾用阿拉伯語構思寫作,但後來改用英語,這無疑為它的迅速傳播創造了條件。《先知》自1923年發表後,已被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僅在美國,便一版再版,銷量高達四百多萬冊,可見讀者的熱情歷久而彌新。

紀伯倫,一個黎巴嫩人,用英語寫下了不朽的詩篇。與他早期的阿語作品相比,紀伯倫的英語作品較少“造反和叛逆喧囂”,更像是一片真善美的淨土,猶如他為自己的詩篇所作的幾近女性柔美的插圖。他曾說過︰“心靈本是純樸簡單的,心靈的表現也是純樸簡單的。”確實,他的語言純潔明淨,他道出的真理也同樣純潔明淨,時而晶瑩如冰雪,時而灼熱似烈火。什麼是詩人的本質?不就是生活的本質,美的本質嗎?當真和善以如此美的方式道出,難道還需要將它們納入某種理論的範疇去進行詮釋嗎?每一位讀者擲不難像汲取陽光空氣那樣自然地去品味紀伯倫的智慧和境界,去體驗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滿足。

紀伯倫的特殊經歷使他有可能放棄本民族文化的偏見,將不同的文化視為壘人類共同的財富,融套貫通,兼收並蓄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東方的神韻和西方的意識,神秘博大的精神向往和自由平等的變革思想,在他的詩篇中被鍛造成一種古今相通、東西合璧的藝術境界。毫不夸張地說,只有很少藝術家能這樣同時進入東西方文化的深層,取長補短,綜合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品質。

通觀紀伯倫這八部作品,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中濃重的宗教氣息。作為一個詩人,紀伯倫關注和思考的是宇宙、人、社會、真理這些最本質的問題。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他的作品從激越的感情更多地轉向形而上的思考,這種思考的最高形式對他來說不是哲學,而是宗教。無論從內容、形象、隱喻或情緒上說,他的作品都離不開宗教。紀伯倫出生于受伊斯蘭教濃郁影響的黎巴嫩,後來又基本上在信奉基督教的歐美接受教育和生活、創作。雙重的宗教背景如同他雙重的語言背景,並不對他構成沖突,卻似乎成倍地加深了他的宗教意識。他相信,精神是最高形式,而“任何精神赫體現在上帝中”。在他的作品里,上帝被喻為“陶工”,“射者”,“至高無上的詩人”;是上帝把宇宙、世界和人生凝聚起來並賦予其意義。上帝永遠是人們崇拜、追求、熱愛的對象,是一切思想感情的核心和終結。正如大地神所言︰“人類的一切若止于人間便毫無價值。”正是在上帝的光環照耀下,紀伯倫寫耶穌,寫神,寫先知,寫人。紀伯倫顯然喜歡以先知自居。在傳統宗教中,先知是直接受神的啟示,並傳達神諭的人,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自稱為最後一位先知。但紀伯倫的先知更像是一名人間的先知先覺者,他走在眾人之前,想得更多,看得更遠。在《先知》和《先知園》中,他是智慧而孤獨的,在精神上居高臨下俯瞰眾生,人們崇敬他需要他,卻未必能理解他。他象征著人的精神追求和終極理想,表現了人的超驗而神秘的宗教情緒。

然而,紀伯倫的宗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反傳統反偶像的。他提倡的是一種新的關于神的觀念和新的神人關系,他的上帝其實就是人自己。他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們就是上帝”,“上帝是長了雙翼的我們”。在《狂人》“上帝”篇中,上帝並不理會人對他的頂禮膜拜,時過三千年,人終于認識到自己與上帝的合一,要和他在太陽面前一起成長,上帝這才擁抱了人。關于人和神的關系,大馬士革的波斯哲人在《人子耶穌》中這樣說︰“敘利亞這里的人正如所有人一樣,他會在他的理解之鏡中照影,從中發現自己的神性;他會接自己的喜好造就神,膜拜那反映自身形象的神。”紀伯倫是一個從無形的腳鐐手銬中解放了的靈魂,他對自己充滿自信︰“我將走自己的路,直到抵達理想的目標。我決不取悅那些膜拜往昔之神、謹守陳腐見解、帶著古老願望生活的人!”

紀伯倫的耶穌是人子,是兄弟,他還有三大神跡未記于《聖經》︰“第一,他是像你我一樣的人;第二,他有幽默感;第三,他知道自己雖被征服,卻是個征服者。”但是,正如《人子耶穌》中推羅的商人巴爾卡所說︰“遺憾的是,他的弟子們設法要把這樣一位賢哲造成神仙!”紀伯倫對基督教獨霸拯救之路頗不以為然,在《游子》“閃電”篇中,他讓閃電焚毀教堂,非基督徒得了救,而不許她得救的主教反被大火吞噬。紀伯倫甚至超越于有神論及無神論之上,在《狂人》中他寫了兩夫子在對神的有無進行了持久的爭辯後,各自放棄了自己的觀點。無神論夫子祈求眾神寬恕他迷妄的過去,而有神論夫子則將他的聖書付之一炬。紀伯倫反對宗教中原罪武的負疚感,鼓勵人們歡樂地生活。他也反對使用“魔鬼”作為嚇唬人的工具,在《沙與沫》中他寫道︰“魔鬼死在你出生的當天。現在你不必穿過地獄去會見天使了。”但紀伯倫並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為他理解人的精神需求,理解許多人對崇拜的需要,對崇拜對象的需要。既然崇拜信仰有助于人精神的升華,既然“精神需要上帝”,那就讓我們崇拜我們內在曲上帝吧。“涅�是有的”,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天堂就在人間,“在門背後,在隔壁屋里”。人將帶著“自覺和知識”向上帝奔去。

既然神就是人的本質,紀伯倫真正關心的也就是人。紀伯倫對人類的愛完全超越區域種族,甚至超越了生和死。但他對人的愛並不盲目,他清楚地看到人的多重性︰人既有神性,又有人性,還有低于人性的侏儒性。關于人性,紀伯倫強調的是善而非惡,在《先知》中,他把惡視為善的扭曲或喪失,是“善被自己的饑渴折磨而成”。在自然狀態下,人既不高于罪犯,也不低于先知。紀伯倫不僅崇尚人,而且崇尚個人,因為每個自我都既小又大,既是碎片,又是穹蒼,既是沙與沫,又是大海。而每個靈魂又都是平等的,人與人的關系也就是人與自己的關系。每個個人都有完善自己的可能性,人應該以自己的神性來克服自己的侏儒性,實現自己的價值,做自身的先驅,最終超越“小我”,升向自己的“大我”、“真我”,與萬物合一,與上帝合一。

紀伯倫心目中的自然是和諧的,“自然界的競爭不過是混亂在渴望有序”。人與自然應該相互依存,人與天地萬物,花草蟲鳥共同生患,生于自然,歸于自然。自然提供人類生存的條件和美的享受,人在自然中獲取靈感,升騰精神。他的詩篇行進于峰巒峽谷,大江湖海,既有狂風呼嘯,又有日光絢麗。那里有四季的節奏,夜鶯的歌唱。

紀伯倫歌頌積極而有朝氣的人生︰無私地奉獻,快樂地獲取,就像花和蜂那樣彼此給予和接受。紀伯倫最高的理想是愛和美,“愛情無往不勝”,愛和愛的欲望能超越神的疑問,大地神這樣呼吁︰“讓我們這些大地神入睡,而讓愛情,這人類的柔情,去做來日的主宰。”紀伯倫把美和真視為世上兩大要素,人生的真諦,對他來說,超越美的宗教或哲學是不存在的。他常常把詩人和哲學家相比,嘲弄沒有心靈的空洞的理論。紀伯倫最崇尚的品質中有沉默和寬恕,他的主人公孤獨沉思,因為沉默乃是真我的居所,力量的表現,偉大的歌手無不歌唱沉默。強健的靈魂又是寬恕的,寬恕是受傷害人的榮譽。他最鄙視的品行是奴性,他向準備廢黜暴君的人們建議︰“先看看他在你們心中的王位是否已經摧毀。”

紀伯倫對人生的思考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變革的精神,二是辯證的觀點。他對人生,對自我,村人與人的關系都表現出一種新型的變革的姿態。每個人都需不斷更新,“每天在自己的靈魂中發現一個新區域”。愛情也一樣,“不能每天自我更新的愛,就變成習慣,而且終將成為奴役”。紀伯倫的辯證觀點幾乎涉及一切矛盾的對立面,如善與惡︰“你有數不清的善,但你不善時也不是惡。”如罪人與聖人︰“罪行都由眾人犯下。”如生命與死亡︰“你們若不在生命中去尋找,又怎麼能發現它呢?”如學說與真理︰“許多學說都像窗玻璃。我們通過它認識真理,但它又把我們與真理分開。”如精神與物質︰“縱然是最高超的精神,也不能逃脫物質的需求。”即使對他酷愛的自由,紀伯倫也不絕對化,他看到自由本身也可能成為最沉重的桎梏,這是他思想上不同凡響之處

紀伯倫說過︰“我的生命原是兩個生命;一個生命,我用來工作,研究,與人們交往和斗爭,窮盡人們內心的秘密;另一個生命,我把它用在遙遠的、寧靜的、嚴肅的、神奇的、劃不清時間和空間界限的地方。”憑著他的悟性與智慧,紀伯倫在四十歲便寫下享譽世界的《先知》。他的悟性是藝術家的悟性,洋溢著青春氣息。他的智慧是詩人的智慧,用形象和寓言來說出入生的真理。紀伯倫始終認為思想是詩的絆腳石,對他來說,“詩不是觀點的表達。它是從流血的傷口或是微笑的唇間涌出的一首歌。”他正是這樣來創作的,他的形象別致而又深刻,令人難忘,人們會記住︰理性是舵,激情是帆;會記住︰愛情是個打谷場……這些優美的詩篇經歷了大半個世紀,仍然給人撫慰與激勵。紀伯倫,這位被先知塑造,又塑造了先知的人,這位自稱是一團霧的人,他渴望被人理解,他也得到了這種理解。

1994.1.1.于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