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風流,其實有說不盡的風流。僅風流兩個字就非常有趣。風,是空氣流行;流,是水體流動。風使空間有了向度,流使時間有了量度,即所謂風行天下,時光如流。風與流一結合,就灑脫了,奔放了,就有了大自在、大自由。然而,不管是風流文、風流事、風流人——真正的風流本質上是天然的,本真的,就像自然風流過一樣,自然而然,本色天真,來不得半點裝腔作勢,或者頭搖尾巴晃。風流更是一種內涵與品質,正謂是“風流不獨佔才名,水鏡冰壺表里清”。
李建永,雜文家,筆名南牧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山陰人。現居北京,供職新聞單位。著有雜文隨筆集《女人是水》《撒嬌的流派》《白紙黑字》等。2010年出版40萬字的《母親詞典》,被評論家稱之為︰“把一位不識字的母親的口傳智慧,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相交融;把人們耳熟能詳卻不太留意的一千多條諺語,予以梳理,納入到文學經典和文獻典籍的引證考據的範疇。”新近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同時出版《說江湖》和《說風流》。多篇作品入選《新華文摘》《讀者》以及《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雜文卷》《中華雜文百年典藏》(100年100人︰20世紀中國雜文讀本》等。
目錄
第一輯 讀書養氣
仰讀
路讀
讀書養氣
買書的心情
第二輯 讓我猜猜她是誰
從來
兩個少年
感覺李輝
讓我猜猜她是誰(外一篇)
欠範老“半日清談”
大戲‧口琴‧父親
父親的吃算記行
對母親,你究竟知道多少
第三輯 秋風響 蟹腳癢
年的意義
年節二題
清明與寒食
將飲茶
雁來燕去換春秋
“秋包伏”與“伏包秋”
秋風響 蟹腳癢
第四輯 出門在外
為自己訂個計劃
留在北京
出門在外
年在旅途
一生懸命
第五輯 英雄難脫美人手
三人行
車上車下
過
嫉與妒
搬弄
價值尺度
錢刀利手
美人如花
情調關系
英雄難脫美人手
說風流
貧下中農
第六輯 大禹龍門
錦瑟有端五十弦
諺語是一個民族的回想與記憶
儒教、儒學及其它
三個名醫
大禹龍門
後記
仰讀
路讀
讀書養氣
買書的心情
第二輯 讓我猜猜她是誰
從來
兩個少年
感覺李輝
讓我猜猜她是誰(外一篇)
欠範老“半日清談”
大戲‧口琴‧父親
父親的吃算記行
對母親,你究竟知道多少
第三輯 秋風響 蟹腳癢
年的意義
年節二題
清明與寒食
將飲茶
雁來燕去換春秋
“秋包伏”與“伏包秋”
秋風響 蟹腳癢
第四輯 出門在外
為自己訂個計劃
留在北京
出門在外
年在旅途
一生懸命
第五輯 英雄難脫美人手
三人行
車上車下
過
嫉與妒
搬弄
價值尺度
錢刀利手
美人如花
情調關系
英雄難脫美人手
說風流
貧下中農
第六輯 大禹龍門
錦瑟有端五十弦
諺語是一個民族的回想與記憶
儒教、儒學及其它
三個名醫
大禹龍門
後記
序
蓴鱸思
一
關于“什麼是雜文”、“什麼不是雜文”乃至“如何才算好雜文”之類的話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到現在,我斷斷續續寫過二十余篇文章。今摘錄其中幾個觀點,略加編排整理,謹作為本書之代序。《禮記‧月令》講,孟春之月,東風解凍,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所謂獺祭魚,是指初春的獺,把捕捉到的一條條魚兒,像擺放祭品一樣陳列在水邊。本序庶幾近之。
二
雜文是什麼?雜文是詩的政論,政論的詩。首先是“詩”,然後政論才有意義。兩千多年前,孔子即提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觀點。今天,以“興觀群怨”來概括、衡量雜文的特點和功能,仍然十分恰貼而準確。“興”給人以聯想與啟發,“觀”可以讓人更深刻地認識社會人生,“群”使人“和而不流”(即使批評也是為了團結,治病更是為了救人),“怨”則體現了雜文的本質精神——即批判性。
三
在所有的文體中,只有雜文是必須具有針對性與戰斗性的;故雜文家在操筆為文之始,就得面對“論敵”乃至“敵人”抑或“假想敵”。雜文不怕有“殺氣”和“殺傷力”——就怕沒有,而雜文家更無須吞吐囁嚅忸怩支吾活像一個三孫子!雜文筆法,多與兵法相同。兵法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俗話也說,話不毒,人不服。又說,恨病吃苦藥。諷刺,是雜文創作最主要的筆法;諷刺,也是一劑“醒人”的良藥。可以說,沒有諷刺,也就無所謂雜文。諷刺與贊美,籠統地看,似乎都是個“修辭”的問題;然而,贊美容易使人發暈,諷刺卻能使人清醒。諷刺是一面明鏡,人們可以從中照見自己有缺憾的顏容。
四
時評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給它總結了一句話,叫做“千里眼與萬金油”。所謂“千里眼”,是站得不高看得“遠”,對自己周邊的人和事往往視而不見,听而不聞,即使身邊一個小科長壞透了,也不敢開罪,但外省的某長、外國的元首,都敢橫挑鼻子豎挑眼。所謂“萬金油”,就是“什麼都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無不通曉,對于每一個新出現的問題,不管有無研究,都敢踴躍表態——至于“態”之高下優劣倒在其次,關鍵是“表”,為了混個臉兒熟。不過愚以為,對于雜文家來說,“敢說”固然需要,然而“說得好”尤為重要。
五
據科學家講︰“克隆就是以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復制。”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韻“克隆雜文”,完全符合這“三大基本特征”。一是復制。“克隆雜文”滿篇復制著古人如何說,洋人如何說,“我的朋友”如何說,就是沒有自己如何說。二是無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性格即雜文。而“克隆雜文”卻徹底地模糊了性別與性格,既看不出是男人還是女人寫的,也看不出是張三或者李四作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三是繁殖。“克隆雜文”既復制他人,也復制自己,交叉感染,互相“克隆”,故繁殖起來特別地快。材料豐盈、手段嫻熟的“克隆雜文家”,一天即可制作四五篇“克隆雜文”,盡可以對各類報刊隨心所欲地進行“地毯式轟炸”!
六
我之所以用“雷霆走精銳”來概括雜文的特點,是因為“雷霆”代表力度,“精銳”代表美感,力度是思想的力度、批判的力度,美感是精金之美、陽剛之美,不管是思想也好、批判也罷,都需要借助美的形式來實現,否則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關鍵的是一個“走”字,它是從“雷霆”抵達“精銳”的必由之路,既融匯了作者的思想、激情、膽識和才學,也包涵著選材、立論、開掘、創新以及“天機雲錦用在我”、“藝匠慘淡經營中”的整個創作過程。的確,美是力量,批判是力量,思想也是力量;好雜文是批判的武器,是思想的雕塑,是立論的美文。
七
古人嘗言,大文章源出“五經”。雜文,雖然看上去塊頭小了點,但卻是濃縮了的精華,完全可以配得上“大文章”三個字。那麼,追根溯源,雜文出自哪里?揚雄《法言‧寡見》主張“說理者莫辯乎《春秋》”,故側重“說理”的雜文當源自《春秋》。司馬遷講過︰“《易》本隱以之顯,《春秋》推見以至隱。”說得直白一點,《易》是從抽象到具體的,即從本質聯系到現象;而《春秋》則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即從現象聯系到本質。——很多經典的雜文,不正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聯系到本質”的嗎?
八
孟子講過︰“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著《春秋》,乃本著寓說理于敘事之中的理性主義,字里行間體現著鞭惡揚善的批判精神,以“春秋大義”震懾“亂臣賊子”,以“微言大義”刺痛“昏君”、“小人”,以歷史經驗來啟迪和警示後人。這就是為後世所稱道的“春秋筆法”。人們常說,“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行之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一言之褒,榮于華袞;一字之貶,嚴于斧鉞”,等等。“褒貶”二字,正是“春秋筆法”的精髓所在,也是雜文筆法的全部精義所在。所以說,雜文作為“批判的武器””,其使命與“春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九
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有哲學的牽引,歷史的反思,文化的批判。雜文,是社會“感應的神經,攻守的手足”,因而雜文要敢于戳穿偽裝,發出真聲。真是藝術的生命,也是一切價值的基礎。好的雜文,必然蘊涵著深刻而獨到的思想和見解。而且,好的雜文,辛辣,幽默,形象,概括,精煉,耐讀,有張力,有血性,令人常讀常新,永不饜足。好雜文不僅今天可以讀,今年可以讀,而且十年二十年甚至數百年以後,仍然可以讀出“味道”以及“成色”來。好雜文是‧件藝術品。
十
真正的雜文家,一定是有筆的人。有筆的人不僅僅是有水平有文采的人,更是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的人。有筆的人也是真誠的、勇敢的、“我手寫我口”的、有良知的人。有筆的人當然還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富有正義感和使命感的人。有筆的人最重要的不在于他寫了什麼,而在于他不寫什麼。對于一切趨炎附勢溜須拍馬人身依附幫閑抬轎的文人槍手來說,筆,何有于他!
作者
整理于2011年8月9日,北京
一
關于“什麼是雜文”、“什麼不是雜文”乃至“如何才算好雜文”之類的話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到現在,我斷斷續續寫過二十余篇文章。今摘錄其中幾個觀點,略加編排整理,謹作為本書之代序。《禮記‧月令》講,孟春之月,東風解凍,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所謂獺祭魚,是指初春的獺,把捕捉到的一條條魚兒,像擺放祭品一樣陳列在水邊。本序庶幾近之。
二
雜文是什麼?雜文是詩的政論,政論的詩。首先是“詩”,然後政論才有意義。兩千多年前,孔子即提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觀點。今天,以“興觀群怨”來概括、衡量雜文的特點和功能,仍然十分恰貼而準確。“興”給人以聯想與啟發,“觀”可以讓人更深刻地認識社會人生,“群”使人“和而不流”(即使批評也是為了團結,治病更是為了救人),“怨”則體現了雜文的本質精神——即批判性。
三
在所有的文體中,只有雜文是必須具有針對性與戰斗性的;故雜文家在操筆為文之始,就得面對“論敵”乃至“敵人”抑或“假想敵”。雜文不怕有“殺氣”和“殺傷力”——就怕沒有,而雜文家更無須吞吐囁嚅忸怩支吾活像一個三孫子!雜文筆法,多與兵法相同。兵法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俗話也說,話不毒,人不服。又說,恨病吃苦藥。諷刺,是雜文創作最主要的筆法;諷刺,也是一劑“醒人”的良藥。可以說,沒有諷刺,也就無所謂雜文。諷刺與贊美,籠統地看,似乎都是個“修辭”的問題;然而,贊美容易使人發暈,諷刺卻能使人清醒。諷刺是一面明鏡,人們可以從中照見自己有缺憾的顏容。
四
時評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給它總結了一句話,叫做“千里眼與萬金油”。所謂“千里眼”,是站得不高看得“遠”,對自己周邊的人和事往往視而不見,听而不聞,即使身邊一個小科長壞透了,也不敢開罪,但外省的某長、外國的元首,都敢橫挑鼻子豎挑眼。所謂“萬金油”,就是“什麼都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無不通曉,對于每一個新出現的問題,不管有無研究,都敢踴躍表態——至于“態”之高下優劣倒在其次,關鍵是“表”,為了混個臉兒熟。不過愚以為,對于雜文家來說,“敢說”固然需要,然而“說得好”尤為重要。
五
據科學家講︰“克隆就是以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復制。”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韻“克隆雜文”,完全符合這“三大基本特征”。一是復制。“克隆雜文”滿篇復制著古人如何說,洋人如何說,“我的朋友”如何說,就是沒有自己如何說。二是無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性格即雜文。而“克隆雜文”卻徹底地模糊了性別與性格,既看不出是男人還是女人寫的,也看不出是張三或者李四作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三是繁殖。“克隆雜文”既復制他人,也復制自己,交叉感染,互相“克隆”,故繁殖起來特別地快。材料豐盈、手段嫻熟的“克隆雜文家”,一天即可制作四五篇“克隆雜文”,盡可以對各類報刊隨心所欲地進行“地毯式轟炸”!
六
我之所以用“雷霆走精銳”來概括雜文的特點,是因為“雷霆”代表力度,“精銳”代表美感,力度是思想的力度、批判的力度,美感是精金之美、陽剛之美,不管是思想也好、批判也罷,都需要借助美的形式來實現,否則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關鍵的是一個“走”字,它是從“雷霆”抵達“精銳”的必由之路,既融匯了作者的思想、激情、膽識和才學,也包涵著選材、立論、開掘、創新以及“天機雲錦用在我”、“藝匠慘淡經營中”的整個創作過程。的確,美是力量,批判是力量,思想也是力量;好雜文是批判的武器,是思想的雕塑,是立論的美文。
七
古人嘗言,大文章源出“五經”。雜文,雖然看上去塊頭小了點,但卻是濃縮了的精華,完全可以配得上“大文章”三個字。那麼,追根溯源,雜文出自哪里?揚雄《法言‧寡見》主張“說理者莫辯乎《春秋》”,故側重“說理”的雜文當源自《春秋》。司馬遷講過︰“《易》本隱以之顯,《春秋》推見以至隱。”說得直白一點,《易》是從抽象到具體的,即從本質聯系到現象;而《春秋》則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即從現象聯系到本質。——很多經典的雜文,不正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聯系到本質”的嗎?
八
孟子講過︰“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著《春秋》,乃本著寓說理于敘事之中的理性主義,字里行間體現著鞭惡揚善的批判精神,以“春秋大義”震懾“亂臣賊子”,以“微言大義”刺痛“昏君”、“小人”,以歷史經驗來啟迪和警示後人。這就是為後世所稱道的“春秋筆法”。人們常說,“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行之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一言之褒,榮于華袞;一字之貶,嚴于斧鉞”,等等。“褒貶”二字,正是“春秋筆法”的精髓所在,也是雜文筆法的全部精義所在。所以說,雜文作為“批判的武器””,其使命與“春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九
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有哲學的牽引,歷史的反思,文化的批判。雜文,是社會“感應的神經,攻守的手足”,因而雜文要敢于戳穿偽裝,發出真聲。真是藝術的生命,也是一切價值的基礎。好的雜文,必然蘊涵著深刻而獨到的思想和見解。而且,好的雜文,辛辣,幽默,形象,概括,精煉,耐讀,有張力,有血性,令人常讀常新,永不饜足。好雜文不僅今天可以讀,今年可以讀,而且十年二十年甚至數百年以後,仍然可以讀出“味道”以及“成色”來。好雜文是‧件藝術品。
十
真正的雜文家,一定是有筆的人。有筆的人不僅僅是有水平有文采的人,更是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的人。有筆的人也是真誠的、勇敢的、“我手寫我口”的、有良知的人。有筆的人當然還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富有正義感和使命感的人。有筆的人最重要的不在于他寫了什麼,而在于他不寫什麼。對于一切趨炎附勢溜須拍馬人身依附幫閑抬轎的文人槍手來說,筆,何有于他!
作者
整理于2011年8月9日,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