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是一座橋梁,他溝通古今,超越地域,傳承文明,傳遞精神。“當代達摩”雪漠于此書中闡發古老智慧,貫通古今文化,打破教派界限,點亮智慧明燈。
●雪漠秉承漢藏兩地大手印法脈多家傳承,閉關二十年,悟後起修,實修實證,證境超邁,智慧通達,賦予大手印以新的生命,被譽為“當代大手印之父”。
●本書揭示了千年來佛教實修從未明示的奧秘,鳳凰網華人佛教連載並強烈推薦,點擊數百萬,影響波及海內外。
雪漠是當代中國作家中極少數有宗教追求的作家……其關注宗教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他尤為致力于研究大手印,他寫的《大手印實修心髓》是一本頗有影響的書,他確實有相當深厚的宗教情懷。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評論家 陳曉明
台灣漫畫大師蔡志忠第一次見雪漠,便脫口而出︰“你是印度來的修行人!”隨後,他二話不說,掏出彩筆,沉默作畫。很快,紙上便出現一大胡子僧人,身披紅色袈裟,閉目端坐,禪意濃濃。蔡志忠說,這是達摩。他將此畫贈給了雪漠。
——人民文學出版社某報主編陳彥瑾《“達摩”遇見“老頑童”》
雪漠的《大手印實修心髓》是一部了不起的大著。它揭示了千年來佛教不曾明示的諸多奧秘,是佛教文化與日俱增的產物,必將在佛教文化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原甘肅《甘南報》主編、《貢唐倉大師年譜》編譯者 紀天材
無論是“當代大手印之父”,還是另一個形象的稱謂——“當代達摩”,都不過是外界對雪漠在某一範疇領域上進行提煉及高度概括的形容或符號而已,然而雪漠為世界、社會、文化以及世界帶來的真正價值,卻是遠遠超出了我所能陳述的,它是真正的浩瀚如煙海,廣大如虛空。
——原“全國十大新銳主編”(《中國圖書商報》評出) 心印法師
雪漠先生是大手印文化的受益者與傳承者。他曾對中國傳統文化及世界宗教文化進行過研究,吸收了許多優秀文化的精髓,更經過了十幾年如一日的修證實踐,無論其“教”和“證”,還是其胸懷、其見地、其學養,都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宗教實踐者。
——加拿大佛教學者、翻譯家 孫萬朋
雪漠,原名陳開紅,1963年出生于甘肅涼州,大手印研修專家、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長。十七歲起拜師、深研、實修至今,精通經藏及佛教傳統實修,系大手印傳承者;于悟後起修,閉關專修大手印近二十載,創辦了香巴文化論壇,為大手印文化承前啟後、與日俱增的標志性人物,被譽為“當代達摩”、“當代大手印之父”。佛教專著有《大手印實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無死的金剛心》等;先後在法國法蘭西學院、法國文人學會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進行大手印文化演講,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甘肅省省委、省政府等部門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甘肅省拔尖創新人才”等稱號。文學著作有《大漠祭》、《獵原》、《白虎關》、《西夏咒》、《西夏的蒼狼》等,已被列入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專題。
目錄
上冊
第一章 看巴噶舉大手印的歷史淵源
一、本書寫作緣起
二、被歷史風雲掩蔽的寶藏
三、光明大手印的最初源頭
四、光明大手印的首傳者
1.關于奶格瑪
2.娑薩朗寒林
3.靈魂的淨土
4.究竟之果
5.相應在虔誠的祈禱里
五、香巴噶舉的創立者
1.開派祖師瓊波浪覺
2.求索的大師
3.阿莫嘎的授記
4.舍法主之位攜黃金求法
5.奶格瑪,我的母親!
6.宏偉的香匈寺
7.圓寂前的教誨
六、智慧空行母司卡史德
七、神通之王摩覺巴
八、未見面先知心的上師
九、日貢巴的選擇
十、黃金珠鏈般的傳承上師
十一、香巴噶舉的杰出代表唐東喇嘛
十二、香巴噶舉的漢地傳承
1.松濤寺的兩代住持
2.吳乃旦上師
3.釋達吉上師的教法傳承
4.黑寡子
第二章 巴巴噶舉哲學與文化概述
一、心氣與幻身
二、關于心、法
三、大手印見
四、香巴噶舉部分行者的困惑及其原因初探
五、香巴噶舉宗教哲學之顯現特征
六、香巴噶舉的當代現狀
七、新香巴人的興起
第三章 《奶格吉祥經》闡發
一、亙古的梵音
二、雪山上流下的智慧之源
三、成道的決定因素
四、再談根本上師
五、三昧耶誓約
六、守護智慧的拙火
七、盧伊巴的故事
八、智慧的光道
九、事業的保證︰防護輪
十、究竟的智慧
十一、煩惱的起源
十二、吉祥的祝願
附︰奶格吉祥經
第四章 香巴噶舉的宗教禮儀
一、什麼是宗教禮儀?
二、香巴噶舉宗教禮儀介紹
1.供養儀軌的種類
2.供養儀軌的目的和功能
3.供品
4.供養的時間要求
5.供養的壇域
6.供養時用的法器
7.供養的對象
8.供養的內容
三、雪漠大解脫放生儀軌
1.儀軌說明
2.供物及有關事宜
3.放生正行
第五章 空行聖地勝樂二十四境
一、關于宗教聖地
二、流傳千年的說法
三、從未公布的珍貴資料
1.八個空行聖地
2.八個地(上)行聖地
3.八個地下行聖地
第六章 奶格五金法生起次第
一、靈魂的標桿︰本尊
二、殊勝的奶格五金法
三、諸佛身的總集代表︰密集金剛
四、諸佛語的總集代表︰瑪哈瑪亞金剛
五、諸佛意的總集代表︰喜金剛
六、諸佛功德的總集代表︰勝樂金剛
七、諸佛事業的總集代表︰大威德金剛
八、莊嚴的相好
九、集父續母續之大成
第七章 智慧的華嚴樹
一、有耐心才有所獲
二、智慧的華嚴樹
三、臍火暖樂自燃
1.修習拙火的三種方便
2.拙火身、拙火衣、拙火食
四、幻身貪憤自解
五、夢境迷亂自淨
六、光明愚鈍自醒
七、往生不修自覺
八、中有如來報身
第八章 大手印教法及其他
一、究竟解脫的大手印
二、光明大手印
三、離戲的三支法
四、白紅空行母修法
第九章 我的大手印實踐
一、談宗教體驗
二、關于宗教的本質
三、我的修證經歷實錄
1.我的修證體驗日記
2.結語︰千年的尋覓
附錄 大手印瑜伽次第簡表
下冊
第一章 大手印實修問答
第二章 讓大手印之光照耀生活
附錄一 大手印︰走出塵封的歷史
附錄二 大手印文論四篇
跋 我的靈魂求索
第一章 看巴噶舉大手印的歷史淵源
一、本書寫作緣起
二、被歷史風雲掩蔽的寶藏
三、光明大手印的最初源頭
四、光明大手印的首傳者
1.關于奶格瑪
2.娑薩朗寒林
3.靈魂的淨土
4.究竟之果
5.相應在虔誠的祈禱里
五、香巴噶舉的創立者
1.開派祖師瓊波浪覺
2.求索的大師
3.阿莫嘎的授記
4.舍法主之位攜黃金求法
5.奶格瑪,我的母親!
6.宏偉的香匈寺
7.圓寂前的教誨
六、智慧空行母司卡史德
七、神通之王摩覺巴
八、未見面先知心的上師
九、日貢巴的選擇
十、黃金珠鏈般的傳承上師
十一、香巴噶舉的杰出代表唐東喇嘛
十二、香巴噶舉的漢地傳承
1.松濤寺的兩代住持
2.吳乃旦上師
3.釋達吉上師的教法傳承
4.黑寡子
第二章 巴巴噶舉哲學與文化概述
一、心氣與幻身
二、關于心、法
三、大手印見
四、香巴噶舉部分行者的困惑及其原因初探
五、香巴噶舉宗教哲學之顯現特征
六、香巴噶舉的當代現狀
七、新香巴人的興起
第三章 《奶格吉祥經》闡發
一、亙古的梵音
二、雪山上流下的智慧之源
三、成道的決定因素
四、再談根本上師
五、三昧耶誓約
六、守護智慧的拙火
七、盧伊巴的故事
八、智慧的光道
九、事業的保證︰防護輪
十、究竟的智慧
十一、煩惱的起源
十二、吉祥的祝願
附︰奶格吉祥經
第四章 香巴噶舉的宗教禮儀
一、什麼是宗教禮儀?
二、香巴噶舉宗教禮儀介紹
1.供養儀軌的種類
2.供養儀軌的目的和功能
3.供品
4.供養的時間要求
5.供養的壇域
6.供養時用的法器
7.供養的對象
8.供養的內容
三、雪漠大解脫放生儀軌
1.儀軌說明
2.供物及有關事宜
3.放生正行
第五章 空行聖地勝樂二十四境
一、關于宗教聖地
二、流傳千年的說法
三、從未公布的珍貴資料
1.八個空行聖地
2.八個地(上)行聖地
3.八個地下行聖地
第六章 奶格五金法生起次第
一、靈魂的標桿︰本尊
二、殊勝的奶格五金法
三、諸佛身的總集代表︰密集金剛
四、諸佛語的總集代表︰瑪哈瑪亞金剛
五、諸佛意的總集代表︰喜金剛
六、諸佛功德的總集代表︰勝樂金剛
七、諸佛事業的總集代表︰大威德金剛
八、莊嚴的相好
九、集父續母續之大成
第七章 智慧的華嚴樹
一、有耐心才有所獲
二、智慧的華嚴樹
三、臍火暖樂自燃
1.修習拙火的三種方便
2.拙火身、拙火衣、拙火食
四、幻身貪憤自解
五、夢境迷亂自淨
六、光明愚鈍自醒
七、往生不修自覺
八、中有如來報身
第八章 大手印教法及其他
一、究竟解脫的大手印
二、光明大手印
三、離戲的三支法
四、白紅空行母修法
第九章 我的大手印實踐
一、談宗教體驗
二、關于宗教的本質
三、我的修證經歷實錄
1.我的修證體驗日記
2.結語︰千年的尋覓
附錄 大手印瑜伽次第簡表
下冊
第一章 大手印實修問答
第二章 讓大手印之光照耀生活
附錄一 大手印︰走出塵封的歷史
附錄二 大手印文論四篇
跋 我的靈魂求索
序
佛教解脫的含義和次第 雪漠
1.佛教修煉的目的是什麼?
今天,我講一講佛教追求的終極目的、解脫原理以及相關次第。
這是目前好多朋友想解決、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一些信仰者也不知道佛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時下,信仰佛教的人有追求福報的,有害怕輪回的,有想要學習一種新文化、汲取文化營養的……目的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
佛教文化非常博大,有“三藏十二部”之稱。這三藏十二郜的內容浩如煙海。我閱過兩次《大藏經》,整天閉關地閱讀,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除了基本的休息之外,差不多要三年時間才能夠認真讀完一遍。閱讀能力稍弱的人,三年也不一定讀完。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全部地了解佛教、完整地了解佛教,或想了解佛教中許多精髓的東西,必須要得到善知識的點撥。
歷史上有許多非常偉大的善知識,他們造了好多“論”,比如龍樹菩薩造過《大智度論》、彌勒菩薩造過《瑜伽師地論》等等。這些大論是佛教的基本概論,很有價值。不過,現在能讀懂這些大論的人也少之又少。于是,出現了一種狀況︰無論是學習佛學的人,還是信仰佛教的人,並不懂真正信仰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有信仰,我們在追求什麼。如果不懂這些,那麼就是迷信。
比如,有些人把佛教變成了世間法的一種助緣。在廣州一帶,有向觀音借錢的習俗,今年向觀世音菩薩借多少錢,掙上多少錢後,明年再來還願。像這種習欲就非常有趣,他們把觀音菩薩當成一個財神來“信仰”;有些人是為了祈求佛與護法的保佑;還有些人甚至想讓護法神懲罰自己的敵人,修一些像藏傳佛教里面的誅法之類,等等。這些習俗和做法並不符合佛教的真正精神。正因為有不同的人對佛教有著不同的理解,才導致了佛教界的混亂。
事實上,信仰宗教的真正目的就是追求真理和自由。無論伊斯蘭教也罷,基督教也罷,印度教也罷,許許多多的宗教都追求真理。它們將真理賦予不同的名相,比如印度教將真理稱之為梵天,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伊斯蘭教稱之為真主,中國的道教稱之為道,佛教稱之為真如、空性等等。就是說,每一種宗教都認為有一種存在比人類更偉大。這種存在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物質性的存在,有一種功能性的作用;另一種是純精神性的存在。無論它是物質的、功能的,還是精神的都不要緊,因為信仰者們都承認有一種存在比人類更偉大。當人類向往這種存在的時候,就會產生宗教。
佛教追求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自由、真理。
對于自由,佛教常見的說法叫“解脫”,因為真正的自由就是解脫。
當佛教把人從世俗的欲望、煩惱、仇恨、貪婪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人類就會得到自由。
自由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法的自由,一種是出世間法的自由。
世間法的自由就是離苦得樂,即遠離痛苦得到快樂、遠離熱惱得到清涼、遠離愚昧得到智慧、遠離仇恨得到慈悲、遠離貪婪得到少欲知足等等,這些都是實現自由的一種方式。
另外一種自由是出世間的自由,即它不追求相對自由,而是追求絕對自由。什麼是絕對自由呢?就是無條件的自由。在藏傳佛教中絕對自由被稱為“心氣自在”,意思就是物質和精神、心靈和肉體都得到大自在。所以,佛教追求的本質就是自由或解脫。
2.怎樣得到解脫?
那麼,如何得到自由?如何得到解脫?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兩種方式,可以得到自由或解脫。
第一種是因信得度,因為信仰而得到救度。人們依靠信仰的力量來消除自己的貪婪、愚昧、欲望,破除一種執著,最終得到解脫。比如,基督教的信仰者會信仰上帝、伊斯蘭教的信仰者會信仰真主,因為這種信仰的力量,人們遠離了痛苦,得到了快樂,並找到了他們向往的永恆而被救度,這就是因信得度。佛教中最能體現因信得度的就是淨土宗,它認為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到極樂世界,信仰者甚至不需要非常多的繁雜的佛教教義,只要信仰阿彌陀佛,並遵循一種規則(戒律、儀軌等),就可以得到救度。這是得到自由、解脫的一種方式。
第二種方式是見即解脫。這個“見”就是見地的“見”、見道的“見”,正見和智慧,禪宗的明心見性就是一種“見”。大手印中契人大手印的“契人”也是“見”,即得到一種智慧。
人為什麼要得到這個“見”呢?是為了破除一種執著。
什麼是執著?執著有兩種︰
第一種是我執,即對自我的執著,認為自己是一個永恆不變的本體,並用自我來衡量這個世界,于是就產生了許多執著,比如因為執著而掠奪、貪婪,貪婪而得不到時就產生仇恨。實際上,這些紛紛繁繁的熱惱、痛苦、仇恨都是由執著而來的。
另外一種執著是法執。在佛教中,把這個世界上所有心和物的現象都用“法”來代表,它不僅僅是一個方法的“法”,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精神和物質都是“法”。
對“我”和“法”的執著在佛教中,是必須破除的。當一個人破除了我執和法執的時候,他就會得到解脫。
我們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執著好像寒冷,它把一杯水變成了一塊冰。那麼,這塊冰如何才能解脫呢?只有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把這塊冰融化,它才會變成一杯水。當這杯水被倒人大海、和大海融為一體時,就叫解脫。佛教的某些流派中,將這種現象形象地比喻為子母光明會。
那麼,如何把冰與大海合二為一?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把這塊冰直接投入大海,等到一定的因緣成熟之後它就會融化,這就是因信得度。追求往生的人就是往生到佛國去,在那兒機緣成熟後再開悟、解脫,就好像一塊冰“往生”到大海里,靠大海里出現的諸多的順緣來將它融化,這時那個體的冰就和法界的大海融為一體,從而得到解脫。
第二種是用你的智慧之火先融化那執著之冰,當冰化為水時再進入大海,跟大海融為一體,這就是見即解脫。在大手印文化中把破除執著之後和法界的光明融為一體,稱為“子母光明會”,就是自己修道來的那份光明,與真理的、大自然的、法界的、人類和眾生本有的那份光明融合為一的時候,就得到了解脫。換句話說,用信仰把你的執著之冰化為智慧之水,然後這智慧之水才可能和大海渾然成一體。一杯水只有融人大海時才會得到永恆。
雖然這個比喻不一定準確,但可以非常形象地告訴大家解脫是怎麼回事。只有破除所有執著之後,解脫才能產生。所以,任何修煉的終極目的,就是破除執著。
佛教中認為破除執著的本質在于證得一種智慧。什麼智慧?我們稱之為空性。佛教中對空性還有一種說法叫“無分別智”。為什麼呢?因為任何執著都源于分別心,因為有了分別心,才產生了執著,比如我和你的分別心、我家和他家的分別心、我們這個民族和別的民族的分別心、貧富的分別心……因為這些分別心而產生了一種不平衡的東西。當你證得了一種無分別心的智慧時,解脫才會實現。
注意!這里面有一個問題,沒有分別心的同時必須俱足智慧。如果單純的沒有分別心,在佛教中被稱之為“頑空”,例如一塊石頭沒有分別心、一種物質沒有分別心,但它們沒有智慧。所以單純的沒有分別心是不夠的,必須同時還要擁有一種智慧。
在大手印文化中、在香巴噶舉的傳承文化中,把無分別智稱為“明空”。明空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雜念妄念,還具有佛的三身五智。三身是法身、報身、化身;五智是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平等性智。就是說,佛的三身五智在那種明空中是同時俱足的。
在藏傳佛教的許多佛像中,專門強調了這五種智慧,比如每一個本尊的頭上戴著五個死人頭骨,它就代表遺五!種智慧。沒有這五種智慧的明不叫明。所以說,大手印文化認為明空俱足三身五智。在香巴噶舉中,將這種大手印稱為“明空智慧”,也稱為“寶盒”,就是三身五智、明空都容納于這種智慧狀態中,只有和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證悟。
……
1.佛教修煉的目的是什麼?
今天,我講一講佛教追求的終極目的、解脫原理以及相關次第。
這是目前好多朋友想解決、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一些信仰者也不知道佛教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時下,信仰佛教的人有追求福報的,有害怕輪回的,有想要學習一種新文化、汲取文化營養的……目的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
佛教文化非常博大,有“三藏十二部”之稱。這三藏十二郜的內容浩如煙海。我閱過兩次《大藏經》,整天閉關地閱讀,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除了基本的休息之外,差不多要三年時間才能夠認真讀完一遍。閱讀能力稍弱的人,三年也不一定讀完。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全部地了解佛教、完整地了解佛教,或想了解佛教中許多精髓的東西,必須要得到善知識的點撥。
歷史上有許多非常偉大的善知識,他們造了好多“論”,比如龍樹菩薩造過《大智度論》、彌勒菩薩造過《瑜伽師地論》等等。這些大論是佛教的基本概論,很有價值。不過,現在能讀懂這些大論的人也少之又少。于是,出現了一種狀況︰無論是學習佛學的人,還是信仰佛教的人,並不懂真正信仰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有信仰,我們在追求什麼。如果不懂這些,那麼就是迷信。
比如,有些人把佛教變成了世間法的一種助緣。在廣州一帶,有向觀音借錢的習俗,今年向觀世音菩薩借多少錢,掙上多少錢後,明年再來還願。像這種習欲就非常有趣,他們把觀音菩薩當成一個財神來“信仰”;有些人是為了祈求佛與護法的保佑;還有些人甚至想讓護法神懲罰自己的敵人,修一些像藏傳佛教里面的誅法之類,等等。這些習俗和做法並不符合佛教的真正精神。正因為有不同的人對佛教有著不同的理解,才導致了佛教界的混亂。
事實上,信仰宗教的真正目的就是追求真理和自由。無論伊斯蘭教也罷,基督教也罷,印度教也罷,許許多多的宗教都追求真理。它們將真理賦予不同的名相,比如印度教將真理稱之為梵天,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伊斯蘭教稱之為真主,中國的道教稱之為道,佛教稱之為真如、空性等等。就是說,每一種宗教都認為有一種存在比人類更偉大。這種存在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物質性的存在,有一種功能性的作用;另一種是純精神性的存在。無論它是物質的、功能的,還是精神的都不要緊,因為信仰者們都承認有一種存在比人類更偉大。當人類向往這種存在的時候,就會產生宗教。
佛教追求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自由、真理。
對于自由,佛教常見的說法叫“解脫”,因為真正的自由就是解脫。
當佛教把人從世俗的欲望、煩惱、仇恨、貪婪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人類就會得到自由。
自由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法的自由,一種是出世間法的自由。
世間法的自由就是離苦得樂,即遠離痛苦得到快樂、遠離熱惱得到清涼、遠離愚昧得到智慧、遠離仇恨得到慈悲、遠離貪婪得到少欲知足等等,這些都是實現自由的一種方式。
另外一種自由是出世間的自由,即它不追求相對自由,而是追求絕對自由。什麼是絕對自由呢?就是無條件的自由。在藏傳佛教中絕對自由被稱為“心氣自在”,意思就是物質和精神、心靈和肉體都得到大自在。所以,佛教追求的本質就是自由或解脫。
2.怎樣得到解脫?
那麼,如何得到自由?如何得到解脫?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兩種方式,可以得到自由或解脫。
第一種是因信得度,因為信仰而得到救度。人們依靠信仰的力量來消除自己的貪婪、愚昧、欲望,破除一種執著,最終得到解脫。比如,基督教的信仰者會信仰上帝、伊斯蘭教的信仰者會信仰真主,因為這種信仰的力量,人們遠離了痛苦,得到了快樂,並找到了他們向往的永恆而被救度,這就是因信得度。佛教中最能體現因信得度的就是淨土宗,它認為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到極樂世界,信仰者甚至不需要非常多的繁雜的佛教教義,只要信仰阿彌陀佛,並遵循一種規則(戒律、儀軌等),就可以得到救度。這是得到自由、解脫的一種方式。
第二種方式是見即解脫。這個“見”就是見地的“見”、見道的“見”,正見和智慧,禪宗的明心見性就是一種“見”。大手印中契人大手印的“契人”也是“見”,即得到一種智慧。
人為什麼要得到這個“見”呢?是為了破除一種執著。
什麼是執著?執著有兩種︰
第一種是我執,即對自我的執著,認為自己是一個永恆不變的本體,並用自我來衡量這個世界,于是就產生了許多執著,比如因為執著而掠奪、貪婪,貪婪而得不到時就產生仇恨。實際上,這些紛紛繁繁的熱惱、痛苦、仇恨都是由執著而來的。
另外一種執著是法執。在佛教中,把這個世界上所有心和物的現象都用“法”來代表,它不僅僅是一個方法的“法”,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精神和物質都是“法”。
對“我”和“法”的執著在佛教中,是必須破除的。當一個人破除了我執和法執的時候,他就會得到解脫。
我們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執著好像寒冷,它把一杯水變成了一塊冰。那麼,這塊冰如何才能解脫呢?只有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把這塊冰融化,它才會變成一杯水。當這杯水被倒人大海、和大海融為一體時,就叫解脫。佛教的某些流派中,將這種現象形象地比喻為子母光明會。
那麼,如何把冰與大海合二為一?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把這塊冰直接投入大海,等到一定的因緣成熟之後它就會融化,這就是因信得度。追求往生的人就是往生到佛國去,在那兒機緣成熟後再開悟、解脫,就好像一塊冰“往生”到大海里,靠大海里出現的諸多的順緣來將它融化,這時那個體的冰就和法界的大海融為一體,從而得到解脫。
第二種是用你的智慧之火先融化那執著之冰,當冰化為水時再進入大海,跟大海融為一體,這就是見即解脫。在大手印文化中把破除執著之後和法界的光明融為一體,稱為“子母光明會”,就是自己修道來的那份光明,與真理的、大自然的、法界的、人類和眾生本有的那份光明融合為一的時候,就得到了解脫。換句話說,用信仰把你的執著之冰化為智慧之水,然後這智慧之水才可能和大海渾然成一體。一杯水只有融人大海時才會得到永恆。
雖然這個比喻不一定準確,但可以非常形象地告訴大家解脫是怎麼回事。只有破除所有執著之後,解脫才能產生。所以,任何修煉的終極目的,就是破除執著。
佛教中認為破除執著的本質在于證得一種智慧。什麼智慧?我們稱之為空性。佛教中對空性還有一種說法叫“無分別智”。為什麼呢?因為任何執著都源于分別心,因為有了分別心,才產生了執著,比如我和你的分別心、我家和他家的分別心、我們這個民族和別的民族的分別心、貧富的分別心……因為這些分別心而產生了一種不平衡的東西。當你證得了一種無分別心的智慧時,解脫才會實現。
注意!這里面有一個問題,沒有分別心的同時必須俱足智慧。如果單純的沒有分別心,在佛教中被稱之為“頑空”,例如一塊石頭沒有分別心、一種物質沒有分別心,但它們沒有智慧。所以單純的沒有分別心是不夠的,必須同時還要擁有一種智慧。
在大手印文化中、在香巴噶舉的傳承文化中,把無分別智稱為“明空”。明空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雜念妄念,還具有佛的三身五智。三身是法身、報身、化身;五智是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平等性智。就是說,佛的三身五智在那種明空中是同時俱足的。
在藏傳佛教的許多佛像中,專門強調了這五種智慧,比如每一個本尊的頭上戴著五個死人頭骨,它就代表遺五!種智慧。沒有這五種智慧的明不叫明。所以說,大手印文化認為明空俱足三身五智。在香巴噶舉中,將這種大手印稱為“明空智慧”,也稱為“寶盒”,就是三身五智、明空都容納于這種智慧狀態中,只有和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證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